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陕西汉中市勉县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一马当先 天衣无缝 难以致信 大彻大悟
B: 顾名思义 草长莺飞 诸如此类 周而复始
C: 如法炮制 销声匿迹 哺乳动物 花香鸟语
D: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2、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chén) 干(kū) 相得益(zhānɡ)
B: 宽(shù) 天(qiàn) 鳞次比(jié)
C: 拮(jū) 匀(chènɡ) 惟妙惟(xiào)
D: 熟(xián) 阔(chuò) 吹毛求(cī)
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B: 最近,他总喜欢胡思乱想,每天都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C: 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 , 全体队员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D: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4、选出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 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C: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D: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B: 2012年12月31日下午二点三十,第二十五届校园艺术节在启黄中学校园举行开幕。
C: 近日,中国30省市纷纷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仅上海和安徽两地公开征求意见,听取民意。
D: 礼仪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这样才能制造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和文明社会。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堂是古代对对方父亲的敬称,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B: 《论语》为孔子所著,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孟子、庄子、孙子、曾子等都是姓氏后边加“子”,表示尊敬。
C: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其中的“高傲”是贬义褒用。
D: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B: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C: 徐州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而奋斗。
D: 这次月考,全班同学普遍语文成绩提高了。
9、下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huì)长(sháo)其(zhé)
B: 玉(bó)未(piān)我(yíng)
C: 未(fú)登(shì)何(jiàn)焉
D: (fū)战旗(mǐ)遂(zhú)
10、2020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展览。同学们对于展览海报标题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海报设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彰显了故宫的威严。
B: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一波三折,棱角峻厉,尽显了故宫的大气。
C: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阔大端正,丰腴雄浑,彰显了故宫的威严。
D: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行笔飘逸,笔势委婉,尽显了故宫的大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 1 )第一,二句诗________、________哪两个词描绘了秋色满天,山峰重叠的景象?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吾三省吾身
B: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卒中往往
C: 而笑曰/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既可,公问其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 3 )用原文回答:《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散步(节选)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说说第②段划线词语“熬”有何作用?
( 2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 3 )第①段画线处“我,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 4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用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抵御百万虎狼之师的例子,诠释了静气的“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的内涵。
B: 第④段用杨利伟在飞船里手持操作棒200多次按电脑键盘零失误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C: 第⑤段引用俗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和林语堂先生的话“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论证了“越是博学的人,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D: 结尾画线的句子“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形象地论述了人行世间静气的重要。
( 2 )下面材料不能证明文中“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始悟大道,终开少林寺一脉。
B: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苦,踏遍祖国河山,查阅各种资料,誓不放弃,终成大作《史记》。
C: “板凳甘坐十年冷”,袁隆平克服浮躁,一头扎进田间地头,静下心来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居里夫人抛弃浮华,与丈夫埋头实验,平心静气,终于在几百吨废料垃圾中发现了“镭”这一放射性元素。
( 3 )联系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养静气”?

四、写作(分值:60分)
学校运动会结束了,你们回到班级,看见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请以班主任写的这句话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