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A: 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 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陶渊明之后,痴迷于田园耕读的中国知识分子比比皆是,其中尤以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为代表。②三千年读书不外功名利禄,九千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③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节。④随着人类文明的迅疾发展,我们早已告别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诗情画意的传统“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行色匆匆、精神焦虑的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⑤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丛林”,却愈加耿耿于怀那种云淡风轻、田园牧歌的生活。⑥田园耕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生活方式。⑦如今,我们谈论田园耕读生活,并不是要大家回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够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我们之前熟视无睹的风景,沐浴阳光雨露,赏味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的境界。


A: 第②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B: 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节”。
C: 第④句中,“乡土中国”后面的逗号应移至引号里面。
D: 第⑤句中,“耿耿于怀”使用不恰当,宜改为“念念不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衣着朴素,但身材高挑,在众多高个子中也能鹤立鸡群
B: 沉迷游戏的风气在班级潜滋暗长 , 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了自己的前程。
C: 这伙犯罪分子十分嚣张,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善良的群众。
D: 他有做饭的天赋,做出来的饭菜色香味俱全,油光可鉴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辟(xié) 年(mù) 张目结(shé)
B: 鲜(yú) 情(wèi) 连不断(mián)
C: 篱(ba) 痕(tái) 密匝(zhā)
D: 喝(yāo) 尖(bān) 井山(gāng)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柳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六县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B: 融安的金桔、三江的油茶、融水的重阳酒等特产正气势汹汹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C: 柳州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D: 油豆腐的制作,工序较多,如果疏忽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6、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健忘 取缔 履新 物竟天择
B: 斒斓 隐逸 卸妆 黯然失色
C: 晨曦 媲美 摸高 言不及义
D: 驱除 骄奢 待机 器宇轩昂
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伫立海边,他不仅望洋兴叹:“多美的大好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D: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8、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nì) 禁(kù) 周(jì) 无消息(yǎo)
B: 蛮(hèng) 热(zhì) 酒(sì) 首低眉(hàn)
C: 吹(xū) 农(diàn) 不(xùn) 深痛疾(è)
D: 责(jié) 留(zhì) 和(ǎi) 广无垠(mào)
9、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 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 叔叔离家后,就如石沉大海,杳无消息
C: 这部新型电脑体积小、速度快、功能强大,让同类产品鹤立鸡群
D: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
10、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B: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戛然而止 , 让人回味无穷。
C: 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 , 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世故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 1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 3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的现状,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D: 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诗人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逾:超过。②厌:满足。③盍:何不。④迨(dài):等到。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思而不学则 ________ 博学而志 ________

王生益 ________ 请铭之右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盖学贵善思。

( 3 )回答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选用【甲】文中的语句为【乙】文填空。

②这两段文字都告诉了我们关于学习的方法。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谈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善学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记叙文阅读。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单位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做出适度赔偿之后,只好引咎辞职。这期间,与我相恋了整整两年的男友,也打着去外省读研的借口,与我分道扬镳。为了平复心情,我只身回到遥远的东北老家去疗伤。

②家中赋闲的日子,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看电视,再就是百无聊赖地睡大觉。看着我日渐消沉的瘦弱模样,上了年岁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怕为我增忧伤。

③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照例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外面竟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我胡乱吃了几口饭,静静地走到户外去散心。乡村的雪景很美,整个山村都被一层纯净的银白色覆盖着,变得素雅而清爽。道路两侧落光了叶子的洋槐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小雪球,风儿一吹,便有细碎的小雪瓣簌簌地落下来,俏皮地钻进路人脖颈。

④拐过那条熟悉的老街口,我来到村中央一块狭长的开阔地。记忆中,这里是一片无人管辖的荒甸子,一年四季,臭气冲天。近几年,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逐步将其开发成一个小型游乐场,供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之用。

⑤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偌大的游乐场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热热闹闹地滚雪球,时高时低的笑声,震落了树上的片片积雪。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走到近前,我看到年轻的女人蹲在地上,正耐心地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用树枝作画。纤尘不染的雪地上,清晰地映着男孩子作的画,那是一座有门窗的小房子,旁边还有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男孩正在女人的指点下,哆嗦着右手在大树顶端涂着什么……

⑥女人见我走近,礼貌地站了起来,我也微笑着与她打了招呼,并连夸男孩的画画得好。男孩听到声音,抬头望了望我,露出一脸的木然,随后低头继续作画,一边画一边用不大清晰的口吻自言自语着:“小房子——我和妈妈——的家……”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的骄傲。

⑦趁着男孩画画的空当,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女人告诉我,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瘤,吐字不清,走路不稳,医生预言,儿子最多活不过三年。讲到这里,女人看了看儿子,略带欣喜地继续说道:医生的话不能全信!今天就是我儿子五周岁的生日!你看他各种生命体征基本完好,不仅能用简单的语言与成人对话,还会独立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已经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点,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女人一直在陶醉地讲述着,堆满细纹的脸上露出憧憬的模样。过了一会儿,男孩的画画完了,我终于认出,他胡乱涂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

⑧女人提醒男孩该回家吃药了,男孩机械地站起身来,露出一脸的痴笑,我忙说了句“祝你生日快乐”,并随手将左手腕部的一串平安珠送给了他。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跛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⑨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

⑩其实,男孩本身就是一轮不曾圆满的太阳,他却以微弱之光,驱走了年轻母亲心中的阴霾,并唤起一家人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于是,属于他们的每个日子,才包含一种有望的等待,变得愈发有了奔头……

⑪第二天一早,我欣然辞别父母,径直回到我跌倒过的城市去打拼。多年后,我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完成了自身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并一直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

⑫而今,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映出脑瘤男孩雪地上留下的那轮残日,它虽不完满,也不耀眼,但发出的光和热,足以能够将我前行的路照亮……

(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故事情节

“我”的反应或心情

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因失误丢掉工作,男友也和“我”分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我”读书、看电视或睡大觉

百无聊赖、消沉

一个晴朗的冬日

③________

被吸引、震撼、感动

第二天一早

“我”辞别父母,回原城市去打拼

④________


( 2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

(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中对男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男孩懂事、乖巧又很坚强的性格。
B: 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加点的“俏皮”一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美丽可爱,体现了“我”此时愉悦的心情。
C: 文章第④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出门散心,引出下文来到游乐场,遇到了在雪地上画画的母子。
D: 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为年轻母亲的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生动贴切地写出母亲对孩子的鼓励、赞赏和疼爱,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
E: 见到那对母子之前,“我”绝望、伤心、消极、百无聊赖;见到那对母子之后,“我”备受鼓舞,学会了坚强和直面挫折困难等,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 4 )文中写到“一轮残缺的太阳”“那轮残日”,这轮残缺的太阳有什么深层含义?阅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或感悟。

(链接材料)面对失明的儿子,母亲小心翼翼地开口:“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

(节选自李东辉《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⑤“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⑥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⑦“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⑧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⑨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⑩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可用文中原词,也可概括 _—— ——

( 2 )谈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第⑤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照应?请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有人认为“思考比行动更重要”,有人认为“行动比思考要重要”,请围绕“思考和行动”这一话题,自选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作要求和提示:①在标题或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兼顾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④注意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④给当安排论证结构,合理运用论证方法,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⑤若需表明与作者相关的地点或人名等真实信息,请用“××”替代。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