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都有百姓的意思。 B: 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是指23点至凌晨1点。 C: 古时的地名很多有别称,南京又称建康、广陵,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成都又称锦官城,如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
2、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②④① |
3、 | 毕业在即,同学们即将分离。假如用两句诗作为临别赠言,既不伤感又能表达与同学深厚情谊,你觉得下面哪一项最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4、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B: 李晓明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得了学校学习标兵。 C: 为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 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的现象。 |
6、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垂手可得 文质彬彬 立推之地 寄人篱下B: 呆若木鸡 不能自己 一片狼籍 喋喋不休 C: 顽固不化 明辩是非 捣毁老巢 变卖典质 D: 俯拾皆是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背井离乡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 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 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 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
8、 | 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英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其代表作还有《项链》《羊脂球》等。 B: “说”“记”“表”“铭”这些古代文体,初中阶段我们在语文教材中都学习过。(这个句子说法不正确) C: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 停课不停学,是指因特殊原因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实现学生在网上学的居家学习方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不停学是居家学习方式”)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如(pǐ) 竹篾(miè) 契约(qì) 淤泥(yū) B: 累赘(léi) 喷香(pèn) 鸿儒(rú) 亵玩(xiè) C: 别扭(biè) 折损(shé) 案牍(dú) 鲜有闻(xiǎn) D: 露宿(lù) 圣贤(shèng) 西蜀(shǔ) 诲人不倦(huǐ) |
10、 | 读《朝花夕拾》,“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B: 活泼诙谐 C: 能勾摄恶人魂魄 D: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1 )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2 )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
课外阅读 郭淮①遣妻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②。淮妻,太尉王凌③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④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⑤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世语》曰:“淮妻当从坐,侍御史往收。督将及羌胡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淮上表留妻,淮不从。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淮五子叩头流血请淮,淮不忍视乃命追之,于是数千骑往追还。淮以书白司马宣王曰:‘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五子若亡,亦无淮也。今辄追还,若于法未通,当受罪于主者。’书至,宣王乃表原之。” (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著,刘孝标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注释)①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魏朝时任森州刺史,迁征西将军。在关中三十多年,功绩显著。②战庸:战功。③王凌:历任司空、太尉,密谋废立,司马莺当时为魏朝大将军(后追尊为宣帝),亲自领兵讨伐他,便自杀。④征摄:收捕。⑤身首:性命。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①坐凌事当并诛________ ②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________ ③淮不许 ________ (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限断三处)。妻 上 道 莫 不 流 涕 人 人 扼 腕 欲 劫 留 之 ( 3 )用现代文写出句子意思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 4 )记叙同一件事,《世说新语》与《世语》的表述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简要说明理由。①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世说新语》) ②淮不忍视,乃命追之,于是数千骑往追还。(《世语》) ( 5 )郭淮的妻子“坐凌事当并诛”,郭准先是“遣妻”,后来又为妻子“求情”。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为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①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②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蓬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③……
④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⑤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人们非亲历不能明白这一点。
⑥一次失足,将导致一生走不出创伤的阴影;一次堕落,将写下黄河水洗不清的履历;一次抉择的不当,即能造成终生懊悔的遗憾;一次关键时刻的错判,将形成永远不能弥补的过失。
⑦命运有时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头,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机遇;成就有时就是沿着选中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下去,观望等待得久了也会被淘汰;幸福有时就是吃尽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贪图享受安逸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事业有时就是少说多做的人捡到的一枚果实,夸夸其谈者永远嗅不到她的馨香;荣誉有时就是付给孤独的创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获得这份报偿。
⑧功业、幸福、成就、荣誉,一个个都曾经从每个人面前经过。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胜利的顶峰;错过的人即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一点点跌入失败的深渊。所以,世人永远有高低中下之分。
⑨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这一点不容置疑。
( 1 )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在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④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3 )请在文中第③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50字左右)( 4 )品析文章第⑥段,回答问题。①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谈谈本段语言特点及作用。
②用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本段内容。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不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我国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征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至,“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科场合而定。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广州人李艳,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黄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①作为主人的黄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李艳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②黄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成长的路上,有风雨,也有阳光。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有风雨,也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材料,自选角度,确定选材和立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讲故事,编童话,也可以阐述某种感想和看法,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