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佳木斯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 (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

《九成宫醴泉铭》选帖

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 ,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B: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对)
3、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狼》——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B: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通过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赞美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C: 《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D: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B: 只要人人都能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
C: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政府奖励。
5、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依旧是淙的小河水,清澈来,清澈去,冲刷着你瘦骨峋的身体。——你一个人怎么可以擦洗自己的身体呢,就像临终那一天,我仔仔细细擦掉了你身上俗世的泥,虽然土里来土里去,我们聊以慰的是毕竟真实而干净地在村子里住过,没熬老岁月,没活过天与地,甚至不能像一棵树那样挺直了腰身。但我们活得多么真诚啊,像一滴水,像一片云,像一片晶莹的雪,无牵无挂,无怨无悔,在这个广袤的原野上走过一回。

A: zōng líng gòu jiè
B: cóng lín hòu jí
C: cóng lín gòu jiè
D: zōng líng hòu jí
6、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今团购市场方兴未艾 , 各家团购网站之间竞争激烈。
B: 听到总理这样风趣幽默的回答,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C: 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D: 因材施教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被扭曲成“三色作业本”。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在,这条寻宝的大道上没有热闹什么可看了。
B: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C: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从家中走去。
D: 弯弯的一条小河缓慢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美丽的一簇簇鲜花。
8、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 在昆虫的美丽国度里,大家恪尽职守 , 一切井然有序。
C: 出类拔萃的捉鳖人,南方水乡每个县总有几个,而登峰造极的,几个县才有一个。
D: 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
9、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淡 逐/色 浑身数/甲归田
B: 密/重 机/训风云/紫嫣红
C: 滑/学/点 不及防/鞠躬尽
D: 落/吸 分/祷 言简意/人听闻
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戈壁滩上________风沙呼啸,气温________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________层出不穷,稼先________有“福将”之称,意外________不能完全避免的。

A: 常常 往往 必 虽 总是
B: 经常 常常 必 虽 都是
C: 往往 常常 常 虽 却是
D: 常常 经常 必 虽 总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注: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 1 )三、四两句想象丰富,请赏析其妙处。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有所不辟也 ( ) ②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 ③尔而与之( ) ④妻妾之( )

( 2 )下面与“人皆有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辍耕陇上
B: 何陋
C: 禽兽变诈几何哉
D: 得心而寓之酒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主角

【美】安·吉德里斯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演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说。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很纳闷儿,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吉。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吉(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幸好,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的爬,丹吉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吉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们家的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上传来……”昏昏欲睡的丹吉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所有的观众。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 1 )根据故事的情节,以妹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妹妹应征当演员,却得到了狗的角色

发展

________

高潮

________

结局

妹妹的表演抢了整场戏


(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烘托得手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给我们一个字。

②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

( 4 )标题“主角”有什么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出简要分析。
阅读《南京大屠杀》选段完成各题。

1986年8月11日上午10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荫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我在一条小巷口下了公共汽车。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

“老太太又发疯了,唉!”行人驻足,回头。

她弱小的身躯剧烈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

我和几个路人把她送进医院。两鬓斑白的H医生很生气地用听诊器敲着桌子问:“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

H医生告诉我,这位老人叫静缘,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地点正是那棵老槐树下。

我被极大地震动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里的裂痕。那该是何等的令人发指的暴行!

……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痛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数计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嚎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 1 )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 2 )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 3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 4 )“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与选文第一段中那句话照应?
( 5 )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写一篇600左右的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又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无不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请以“身边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使用适当的修辞描写等手法③题目自拟,角度自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