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芬芳献给他人;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寂寞留给自己。

①以苦心孕育未来

②以宽阔拥抱生活

③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④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②③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街头诈骗的泛滥和兴起,危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B: 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五年级,最近学校老师总是找她谈话,让她十分烦恼。
C: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 虽然文章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几近口语。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 , 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B: 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 , 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C: 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
D: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4、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B: 《星星变奏曲》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的信念。
C: 《蝈蝈和蛐蛐》与《夜》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其中《夜》是一首优美小夜曲,营造了静谧、美好的夜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D: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昆明的雨》中有“城墙草木深,孟夏草木长”,下列关于“孟夏”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B: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六月。
C: 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七月。
D: 夏季的第四个月,即农历八月。
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3月30日,清华紫荆操场人声鼎沸。由清华大学校团委和紫荆志愿者总队主办的“水立方志愿者嘉年华”大型活动在此举行。
B: 指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 , 尽展其长。
C: 李静同学终于收到了原本早该送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真叫她喜出望外
D: 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7、某班图书角藏有:①《呐喊》;②《子夜》;③《安徒生童话》;④《骆驼祥子》;⑤《女神》;⑥《伊索寓言》;⑦《柳河东集》;⑧《欧阳文忠公文集》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欧阳修、安徒生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⑤⑧③
B: ①④⑦③
C: ②⑤⑧⑥
D: ②⑤⑦⑥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 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 “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汕头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处于生存的本能。
B: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D: 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10、下面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离开水的鱼儿,嘴巴一张一翕的,像是在诉说自己的不幸。
B: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 积极进取。
C: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们精神矍铄 , 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D: 这位画家的山水画有深厚的功底,他临摹的《乡居野趣》几乎和真迹雷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古诗。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草木到_________。

( 2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注】①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②箪瓢屡空: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③晏如:安然自得。④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隐士,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⑤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每有意________

置酒而招之________

③造饮尽________

不吝情去留________

(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黔 娄 之 妻 有 言 不 戚 戚 于 贫 贱 不 汲 汲 于 富 贵。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人民日报》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作者将“善读”与“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________,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 3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
( 4 )请列举一个善读而医愚的事例。

阅读并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2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鲁工左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了,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竞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释】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 1 )文章开篇写“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 )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3 )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意?

( 4 )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 5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