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B: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赏不已。
C: 电影《战狼2》屡破记录,实力拯救低迷的七月票房,为国产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导演兼主演吴京也成为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D: 《奔跑吧,兄弟》是一档收视率较高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播出时万人空巷 , 很多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
2、

“有一些做鲨鱼生意的人,经常潜入水中,在潜水者之间给鲨鱼喂食。”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恰当的是( )
【甲】鲨鱼并不是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吃人的海洋动物。
【乙】鲨鱼极少主动向人进攻,进攻往往是因为它们把人类误认为是食物。
【丙】这可能传给鲨鱼一个很危险的信息:人类等于食物。
【丁】如果鲨鱼因期待食物而错误地接近毫无所知的潜水者或游泳者,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星球上,_________着几块色彩斑斓的陆地,那是地球上的五大洲,在陆地中间________着辽阔的蓝色水域,那是地球的四大洋。这里有生命存在,生物活跃在多彩的生态系统中,它们________这个星球以绿色的情调和生命的意义。

A: 嵌入 布满 呈献
B: 镶嵌 充盈 赋予
C: 勾勒 填充 馈赠
D: 勾画 覆盖 给予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日’浴阳光,预防近高”。
C: 铁人三项赛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在我市举行?老师逐一做了回答。
D: 自己不倒,哈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5、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膜拜 迂腐 一瞬间 五彩斑斓
B: 释然 规距 颤巍巍 礼贤下士
C: 涂鸦 花蕾 金銮殿 融绘贯通
D: 褒扬 履行 水墨画 披星带月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五月节,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B: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D: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指的是老人。
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经过一整天的休息,第二天神采奕奕地站在舞台上为大家带来最精彩的演出。
B: “十一”黄金周期间,丽江古城络绎不绝,处处人声鼎沸
C: 看着五星红旗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 我们班里的“小机灵”苏宇太幽默了,他的话常常让我哄堂大笑
8、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将“加大”改为“增加”)
B: 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将“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互换位置)
C: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就可能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或思想大于形象。(在“形象”后加上“的情况”)
D: 考试有两忌:一忌考前不能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删去句中的两个“不能”)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快当的一项是(  )

越繁华的城市就越有_____,越雄伟的河流就越有_____,越成功的人生越有_____.而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坚持。


A: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曲曲折的支流
B: 曲曲折折的支流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C: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曲曲折折的支流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D: 曲曲折折的支流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号”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C: 小明家的脐橙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拼多多和淘宝卖出。
D: 《人民日报》国际部的“钟声”栏目是一个备受人们欢迎的好栏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笙: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洪亮如风鸣,固有“凤吹”之称。

( 1 )“不知墙外是谁家”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 2 )本诗的“听笙”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闻笛”分别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3 )阅读全诗,赏析末句“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略无处(阙,通“缺”)
B: 虽乘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 其千二百里(间,间隔,相距)
D: 哀转久(绝,极)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疾也。 皆美于徐公。
B: 间千二百里。 安陵君许寡人也。
C: 至夏水襄陵。 贤材人远矣。
D: 春冬之时。 辍耕垄上。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 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 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 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 3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应去“虚火”

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求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人工智能,“智能时代”已初现端倪。不夸张地说,全世界大部分的顶尖高科技公司都在致力于加速将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与服务,以搭上“智能时代”的早班车。

经过多年的积界,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不少重要进辰,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利投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エ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正是看到人工智能的重受性,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最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エ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以最近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标志,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エ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从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到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一流的本土企业和技术虽然有,但还没有形成群体效应,没有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图;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顶尖的人エ智能科学家主要都是“引智”而来。

如同科学家所判断,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一些进展,技术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人们也很清楚,现在尚处在人工智能工具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面前,要更加注重人智能的使康发展,去除各种“虚火”,尤其要避免早前互联网、云计算等发展过程中的一窝蜂“逐热而上”或是以资本砸出“风口”的短期逐利行为。

材料二: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电子终端和垂直行业加速融合,已经涌现出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产品,而且人工智能正在全面重塑家电、机器人、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将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人工智能可能引起社会鸿沟扩大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快速迭代,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许多学者开始担忱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就业威胁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普遍使用,极有可能会引起大量现存的工作岗位的消失,尤其是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相应的员工也会失业。

◆社会财富分配

在就业上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财富收益权的不平等,更多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企业或个人能够获得社会财富更大的分配权,而另一部分人类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地位。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在高级阶段,强人工智能将具备和人类类似的完备心理能力,一旦机器人学会了独立思考,其很有可能不会继续屈服于人类的管控,甚至会发起对人类的攻击,最终人类将面临一场灾难。霍金就警示过,新兴科技发展可能对人类生存带来的毁灭性威胁。

( 1 )请你说说对材料一中去“虚火”的理解。
( 2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请你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写段不少于100字左右的文字,发表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诗句,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我们期待所有响亮的日子

悄然降临

我们的日子应该是花

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我们锐敏的呼吸

把美和善良、淳朴和真实的花子酒进

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

我们的日子应该是树

枝繁叶茂

最强壮地扎根土地

我们的日子应该是天空

辽阔的襟怀是飞鸟的梦想和天堂

我们日子的天空一碧千里

每一粒最善良的愿望在天空的温柔注目中悄声歌唱

(节选自丹妤的《我们期待所有响亮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