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俟其欣悦(等待) 言和而色夷(平和) B: 援疑质理(询问)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C: 穷冬烈风(严寒)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 D: 以中有足乐者(内心)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留) |
2、 |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秋思”是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与这首元曲的内容并没有直接关系。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和下文游子心碎肠断关系不大。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西风”与“古道”相互映衬,使道路更见苍凉。 D: 这首元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景情的交融中构建丰满的意境。 |
3、 | 下列各组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姮娥(huán) 脊梁(jǐ) 模式(mó) 不省人事(shěng) B: 荣膺(yīng) 慨叹(kài) 譬如(pì) 茅塞顿开(sāi) C: 箴言(zhēn) 玄虚(xuán) 滞留(zhì) 乳臭末干(xiù) D: 创意(chuàng) 休祲(jìng) 豢养(huàn) 浑身解数(jiě)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B: 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C: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能想象不出的。 D: 火海救人英雄王锋的壮举,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激奋中受到教育。 |
5、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敞开 乞丐 魁悟 无精打彩 B: 赔偿 下贱 洋溢 浑身发抖 C: 荒唐 坎肩 惦记 无原无故 D: 欺瞒 骄贵 巡警 异想天开 |
6、 | 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 B: 刘四爷变卖了人和车厂的车外出享福,虎妞继承车厂的计划落空,只好向二强子买了一辆旧车给祥子拉。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 C: 当祥子遇见了忙碌一生却依然穷困潦倒的“老马”后,他对前途感到了失望,但最终使他彻底走向堕落的却是得知了小福子的死讯。 D: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B: 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 他到文具店买了许多学习用品和1支笔。 D: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搔更短(sāo) 悠然(shū) B: 花溅泪(jiàn) 车马喧(xuān) C: 不胜簪(zān) 塞上燕脂(yàn) D: 折戟(jǐ) 嗟日暮(chā)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善于思考的人总是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学识变得更加渊博。 B: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各级医院先后采取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B: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D: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两小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唐)崔护 ( 2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阴葛延之,元符①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②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宋哲宗年号。②儋(dān)耳:地名。③绅:古代士大夫東在腰间的大带子。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儋州虽数百家之聚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 然不可徒得也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C: 然后为己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 而书诸绅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2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 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 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 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 4 )苏公运用________、________ 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 |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鹅山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来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⑪……醒来,枕边一片湿。
【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 1 )本文为什么要取题《父爱之舟》,下面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①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
②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 4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甲】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作者:澳大利亚·泰格特,选自《外国小说选刊》,有删改)
【乙】
最先吸引她的就是这一排窗子。
这一排窗子邀进来一大片令人感到奢侈的阳光,许是与对街建筑相隔着一段可观的距离,采光才这么好。伫立在这如此的天然中,她觉得可以踏着铺开的亮色穿窗而去。她当时就决定搬进来后要沿窗放上盆栽。
后来她果真这样做了,盆栽长得很好,尤其是非洲兰,粉的、红的、蓝的和此行的花朵接力赛一般绽开着没完没了。
这天,浏览着盆栽时她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迷在这样的想法中,她挪移过来一把轻便的躺椅,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躺在椅子中开始阅读。
她有些后悔,取书时应该挑选一下。这本她手中的小说集子太枯燥了,她曾经翻阅过几次,总是难以终页。
书里的巧思奇想的字句,充满张力的叙述吸引着她,连特地沏的一杯茶——从武夷山带回来的“大红袍’!也忘了喝。专心一意地读着读着,直到被电话铃声中断,她才愕然悟到:这书怎么发生了异变?
她把书拿到离窗远的另一端的餐桌上,她一向读书报的地方,打开灯驱逐开白天里也一直悬罩着的昏暗,再读之同一本小说。
眼睛接触到的仍然是以往那粗疏单调的字句。书还原成原本的无味。
自此,她在临窗处安置了一张书桌,她总是坐在那里誊抄修改写就的诗稿。
当有人问起她获得诗作奖的感想时,她笑着说:“都靠一排引进自然天光的窗。”
听到的人都各自深沉地去琢磨那“窗”的象征意义。
(作者:美·王渝,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 1 )联系上下文情节,给甲乙两文的空白处各补写一句心理活动。①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简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②伫立在如此的天然光色中,她觉得可以踏着铺开的亮色穿窗而去。(品味句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 3 )微型小说常有让读者“意外”的情节。请以甲文为例,说说你读到的“意外”。要求:(1)立意自定;(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XXX”代替;(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