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折腰(shé) 驰骋 抽丝剥茧(bō) 悲欢离和 B: 凝望(níng) 困厄 强聒不舍(guō) 羊肠小道 C: 瞥见(piē) 积绽 虎啸猿啼(xiāo) 静影沉璧 D: 酿泉(niàng) 仓颜 宠辱偕忘(jiē) 四季笙歌 |
2、 |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 《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 《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 盎然 恹恹欲睡 眼花潦乱 B: 绯红 锁屑 旁逸斜出 殚精竭虑 C: 泄气 秀颀 屏息敛声 鹤立鸡群 D: 督战 属引 诚惶诚恐 油光可镜 |
4、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 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 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 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老师对每一个同学都一视同仁。 B: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C: 战鼓响起,硝烟弥漫,战士们冲向山下敌营,气势锐不可当。 D: 他的设计别出心裁 , 与众不同,所以大家一致赞同用他的设计方案。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 公安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黑网吧,不让它们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B: 之前大家对微信还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C: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 处处洋溢着无限的希望。 D: 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
7、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C: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9、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 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 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 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 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了一首奇妙的交响曲。 ①清脆如弹拨 ②厚重如贝司轰响 ③柔曼如提琴 ④雄浑如铜管齐鸣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
10、 | 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 ②我来收拾残局! B: ①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C: 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D: ①“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B: 风住尘香花已尽 C: 簌簌衣中落枣花。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②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水尤清冽 尤: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 以:________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不出,火且尽。 ( 3 )【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________(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________(用自己的话填写)。 |
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安静的阅读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②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③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④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⑤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⑥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闽读。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⑪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2 )文章第⑥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3 )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穿西装的修车老爹
①老宅拆迁,我们这个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笔钱。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我们买下了一套带车库的复式洋房。入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这让我多少有些自卑。
②可父亲却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里车库前摆起了自行车摊。这是父亲的老本行。在老宅的院子里,他已经摆了十几年。街坊部里都知道陈老头修车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几条弄堂都会来找他修车。
③我劝了父亲好几次,别修车了。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管有没有人来修,摊我一定得摆。你们要是嫌脏,我就天天打扫;要是嫌我穿这工作服丢脸,我就穿得体面点儿。”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钗光瓦亮。
④小区里的人路过都会好奇地看看,不少人还会说上几句风凉话:“都住这么好的小区了,竟然摆摊修车?这老头脑子肯定有毛病了……”可这丝毫没让父亲动摇,他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没有一个人光顾父亲的车摊,我也着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
⑤“大爷,孩子的自行车坏了,能帮忙看看吗?”这天,一个中年人领着小孩站在车摊前,他们的到来让父亲顿时来了精神。他脱下西服,把领带折起来,系上干净的围裙,戴上袖套,忙活起来……修完之后,他用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看着孩子骑车远去的背影,他笑着说:“谁说我没有生意?”
⑥自那以后,来找父亲修车的人多了,而且多是孩子们的车。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到了夏天,父亲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老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
⑦陈老头修车摊渐渐在小区里出了名,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挂号”。我家车库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区老人打发时光的好地方。几年下来,父亲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我也替父亲高兴。
⑧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一个存折小心冀翼地递给我。打开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万。父亲说:“我知道你们买这房子,没剩下什么钱。孩子还小,用钱的地方也多,我能帮你们搭把手,日子可以过得宽裕点儿,不要为了钱活得太辛苦。”父亲说着,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湿润的眼睛。
⑨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挤火车回老家。站台上挤满了人,他会嘱咐母亲看好我,然后冲进拥挤的人群。等安顿好座位,他又忙着给我们打开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后。
⑩现在,我长大了,应该多多照顾父亲才是。可每次看着在职场拼搏的我,父亲总是说:“你们照顾好自己就行,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们操心。”如今,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熬到晚上9点多才收摊,总是顶着火辣的太阳骑3个小时车去城西最便宜的店进货,总是一年半载也不为自己添件新衣震……
⑪当我想买这套洋房时,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当我嫌弃他摆车摊时,他又西装革履,把车摊装饰成为“花园”,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
⑫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
( 1 )请根据小说情节,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小说情节 |
“我”的心理感受 |
老宅拆迁搬入复式洋房 |
自卑 |
①________ |
嫌弃 |
初期父亲车摊无人光顾 |
着急 |
②________ |
高兴 |
父亲送“我”存折缓解压力 |
③________ |
要求:①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②适当运用人物描写手法。③语句通顺,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