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青海乐都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百废具兴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剖 (pāo) 联袂(mèi) 剔透(tì) 谆谆教诲(zhūn)
B: 寒噤(jīn) 细菌(jūn) 祈祷(qí) 得陇望蜀(lónɡ)
C: 氛围(fēn) 折本 (shé) 恣睢(zì) 鲜为人知(xiǎn)
D: 胚胎(péi) 脊梁(jǐ) 污秽 (suì) 扣人心弦(xiá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暮色 戈壁滩 严惩不贷 转瞬既逝
B: 诀窍 口头禅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C: 皈依 笑吟吟 苍海桑田 殚精竭虑
D: 蓦然 文绉绉 不可名状 眼花瞭乱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④①②③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等。
C: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D: 《变色龙》《窗》《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泰格特、法国的都德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6、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责jié 污huì 蓬gāo 正危坐jīng
B: 祷qǐ 首qí 尺zhǐ 如法制páo
C: 害zèn 桥zhàn 慰jiè 尽职守kè
D: 狡xié 白shà 阴上欺下mèi
7、选择正确的翻译(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A: 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烦恼失望了好一会儿。
B: 停止耕作走往田畔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C: 停止耕作走在田垄上,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 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我刚刚酝酿起来的坚强一下子就被冲击得烟消云散
B: 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了分歧
C: 他说话总是那么咄咄逼人 , 因此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
D: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反复仔细地阅读。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1940年2月17日,徐悲鸿在泰戈尔的召见下拜访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B: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味的作品的。
C: 长期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用寻章摘句之法是最好的方法。
D: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如果日本政府对中方的严正声明仍然一意孤行,最后必将咎由自取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杭州市政府已经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应急减排,加大力度削减机动车、工业、扬尘、燃煤四大类污染排放量,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B: 水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的是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观念,加强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
C: 戛纳电影节将于2017年5月在杭州举办MIPCHINA国际影视内容高峰论坛,这是戛纳电视节品牌活动首次登陆中国。
D: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和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引出了全民对外出旅游安全问题的热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 1 )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文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其筋骨(________)

②曾其所不能(________)

③法家士(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1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为下文的论证奠定了事实基础。
B: 文章第2段,从反面到正面,从国家到个人,来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晰。
C: 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 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1 )分析第①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 2 )细读第③—⑮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妻买回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知真相

( 3 )文中“我”判断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有哪些?
( 4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通过心理描写,写出“我”对猫咬死了鸟害怕责罚逃跑的确信。
B: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C: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永不”一词也体现了“我”态度的决绝。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一台热播的绿色青春剧《最美的青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被剧中大学生在荒漠中植树造林奉献青春的事迹感动的同时,视线不由转向大学生们燃烧激情的地方——塞罕坝。

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①________(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塞罕坝涅槃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塞罕坝建场之初,缺粮少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来自四面八方的塞罕坝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找到症结,并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使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如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区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②________(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300多年前,清王朝皇室将此地辟为“木兰围场”,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故事和传说。这里又是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2010年

38.5

0.85

3200

2013年

43.9

1

4300

2016年

55.9

1.8

6200

2017年

60.2

2.5

8500


( 1 )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塞罕坝精神”。(20字以内)
( 2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
( 3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寒暑易节,岁月长河里留下许许多多的记忆;春去秋来,记忆已悄然成长。对于现在的你,走过了2015年的磨砺,迎来2016年的挑战,在初三奋斗征程上你正意气风发,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定有无数让你激动,催你进步,带给你思考,也让你难忘的时刻,请以“ 的时候”为题,记录下这独特时光里的最美回忆吧。

要求:

①字数在600—900字之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