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的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C: 建国六十九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我校积极开展“传承优秀文化”。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心怀恬淡 , 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写作、翻译。
B: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C: 今年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我县多个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鲜活的内容获奖。
D: 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这耸人听闻的的浪费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3、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___,___,___。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

(甲)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丙)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________在悬崖底下。

②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他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________到大海深处。

A: 掩藏 埋藏
B: 躲藏 埋藏
C: 掩藏 躲藏
D: 躲藏 掩藏
5、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公益与每个人________。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________你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________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信,爱心就在你我之间________。


A: 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传递
B: 休戚相关 即使 也传承
C: 息息相关 即使 也传递
D: 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传承
7、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 痛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

A: 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 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 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 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8、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狼/慰 候/机而动 日西山/利多销
B: 悖/蓬 眠/枯拉巧 巍然立/今为止
C: 包/道/街头堂大笑/一而起
D: 咳/洗 涩/人不倦 负顽抗/无独有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量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 近年来外国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对中华文化非常痴迷。
D: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忐忑 峰峦 浮光掠影 星罗奇布
B: 诧异 遨翔 肆无忌惮 受益匪浅
C: 娴熟 消遣 死心塌地 争奇斗艳
D: 眩目 颁发 络绎不绝 曲指可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1 )诗中“刺”一字千钧,请分析它的妙处。

( 2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

【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多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
B: 不捐之/知之者不好之者
C: 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
D: 献之/生年月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 3 )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毒的动物为什么自己不中毒?

①一天,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查尔斯·达尔文在树木中观察动植物。这位初出茅庐的博物学家从一棵树上撕下一些老树皮后,发现了两只稀有的甲虫,便一手捉一只。这时,他又发现了第三只,这么稀有的甲虫,他想多捉几只回去仔细研究研究。于是,他把手上的一只放进嘴里,暂时存放一下,腾出这只手去抓树上那只,此时,他突然感觉到一股滚烫的苦液喷到自己的舌头上,疼得他两眼冒金星。

②攻击达尔文的是只射炮步甲,它喷出的是高达100℃的有毒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像这一类身怀剧毒的动物还有箭毒蛙、水母、蝶螈、毒蛇等,毒素是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捉猎物的武器。那么,这些动物自己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呢?

③射炮步甲、水母和毒蛇都采用同一种避毒策略。在射炮步甲体内,有两个分别独立的腔室,各盛放着一种化学物质。当甲虫受到威胁时,两个腔室的阀门会同时打开,两种化学物质流出并结合在一起,瞬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温喷雾。水母身体中有刺细胞,会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细胞里的刺丝囊中,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而毒蛇则把毒液储存在头部的一个隔间中,这个隔间只有一个出口——牙齿,当它咬住猎物时,毒液从牙齿流入猎物的身体中。

④毒蛇也采用另一种避毒策略:自带生化抗性。例如,响尾蛇会制造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血液中的毒素结合,消除毒性。箭毒蛙是剧毒之王,有的箭毒蛙一只所含有的毒素可以致10个成年人死亡。它们的毒素并非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它们猎食的小型动物,如螨虫、蚂蚁。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箭毒蛙体内累积,并在它捕猎时释放到猎物体内。那么,为什么箭毒蛙不会中生物碱的毒呢?我们可以把生物碱能影响的生物分子想成一个锁,而生物碱是一把钥匙,当用这把钥匙开锁时,会启动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导致生物体瘫痪、休克,最终死亡,但是,如果你换了一把锁,原来的钥匙也就失去了作用。而箭毒蛙就是这样让自身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换了锁,以至于生物碱无法开启以上的生化反应过程。

⑤这种对毒素的抗性不仅存在于分泌毒素的动物体内,也存在于那些猎食有毒动物的捕猎者体内。袜带蛇的猎物包括蝶螈,而蝶螈带有神经毒素,于是,袜带蛇进化出了相应的抗毒性。这意味着,只有毒性最强的蝶螈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对袜带蛇面言,只有抗性最强的个体才能在饱肚的同时不被毒死。这就像一场军锣鼓竞赛,两个敌对物种不停升级自己的对抗能力。

这种“军备竞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蚱蜢鼠通过其神经系统的基因改变,可以抵抗蝎子的毒液:角晰拥有专门的血浆,抵抗收获蚁的毒刺;海蜢蝓吃水母的刺细胞时,用黏液中的化合物阻止毒素与身体发生反应,并将毒素用作自己的防御武器;蟾蜍吞食射炮步甲几小时之后会把它吐出来,不仅甲虫还活得好好的,蟾蜍竟然也会在胃部被甲虫那强腐蚀性溶液喷射后存活,这种喷雾可把达尔文折磨得够呛。蟾蜍和射炮步甲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至今还是一个谜。

(有删改)

( 1 )有毒的动物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的?请简要概括。
( 2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第④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 4 )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这种“军备竞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 1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①“我”想吃螃蟹;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母亲捞起螃蟹;⑤________

( 2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 3 )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 5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白居易,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遇见莺、燕、花、草,于是有了歌颂春天的诗;朱自清,在车站遇见父亲蹒跚的背影,于是有了赞美父爱的歌。鲁迅遇上藤野。茅盾遇见白杨,汪曾祺遇见昆明的雨,吴均遇到富春江……生命的境界从此就不一样了。我们感念、铭记、渴望生命中的种种相遇。

请以“与你相遇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中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