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平煤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当你骑车碰到别人时,你说:“对不起,没伤到哪里吧?”
B: 询问一位农村老奶奶的家庭情况时说:“老奶奶,您的配偶还健在吗?”
C: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就老实坐着!”
D: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使我深受感动。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 《偷影子的人》这部作品展现了马克·李维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
C: 出席G20领导人峰会,深入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主张,倡导各方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挖掘增长新动力。
D: “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阅读是一面镜子,让我们遇见自己。②阅读一个文本,读懂一个人物,就是一种相遇,遇见潜滋暗长的自己,或者自己的一部分。③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泰纳说:“在平地上,我宁可遇见一只羔羊,不愿碰见一只狮子。但是,在铁栅后面,我更爱看见一只狮子,不爱看见一只羔羊。艺术便是这样一道铁栅,它消除了恐惧,却保持了情趣”。④这就是镜子的魔力,它将生存世界与艺术世界拉开一个合适的距离,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世界的全貌,有时能看见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有时看见别人身上自己的影子,看见历史车辙上现实的足迹。⑤因为有了间隔和距离,站在不同角度和距离去欣赏的人,便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⑥阅读是一面镜子,不仅让我们遇见自己,还能助我们扩张视界,比照文化,透视人性。


A: 第①句将阅读比作“镜子”,引出了作者阅读能够“让我们遇见自己”的观点。
B: 第②句中,用“潜滋暗长”形容人的成长不恰当。
C: 第③句“……却保持了情趣”后的句号应移至下引号内。
D: 第⑤句是祈使句。
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 “红色记忆”“大别神韵”“振兴老区”“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C: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一句中的“非常到位”作补语。
D: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出现在眼前”。
5、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秀qí 阔chuò 恹欲睡yān
B: 裂jūn 郁yǐ 瘦骨峋lín
C: 菌yùn 持jīn 颓断壁yuán
D: 狡jié 哽而不舍qiè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和蔼 踉踉跄跄 恭敬 人声鼎沸
B: 搓捻 不求甚解 绅士 繁花嫩叶
C: 企盼 花团锦簇 盔甲 浑为一谈
D: 激荡 美不胜收 确凿 人迹罕至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B: 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 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 , 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8、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C: 小说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字样式更为感人。
D: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 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广贺高铁建成通车后,使我市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10、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融合,新业态、新就业层出不穷。
B: 由于倒春寒气温过低,这批广玉兰花期不是比广州地区的同类花卉短,就是花型比广州的同类花卉小。
C: 《印象武汉》将在中南剧场演出,全武汉最火的文艺大咖将用他们最拿手的艺术绝活演绎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武汉。
D: 迎春花市与度假村等景点联动,为武汉市民提供旅游观光、赏花购花、体验民俗的近郊一日游新模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 1 )从“九曲”“万里沙”“浪淘风簸”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做简单赏析。
( 2 )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 “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 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①秀才入都,颇以②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③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④,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⑤赤彪⑥许⑦假⑧书研习闻见日优。

【注释】① 举:应试。②以:因为。③苍头:仆役,奴仆。④仕宦:做官。⑤诣:到。⑥赤彪:人名。⑦许:处所,地方。⑧假:借。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颇以弈棋废/月星宿,不当坠耶
B: 岂是向京之乎/与日去
C: 读书/屈伸呼吸
D: 至通夜不/后狼而前狼又至
( 2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琛 怅 然 惭感 遂 诣 赤 彪 许 假 书 研 习 闻 见 日 优。

( 3 )阅读选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说出其中两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制琴记》,完成下面小题。

制琴记

阿占

木匠胡三和琴行老板韩五决定一起制琴。那年,胡三五十知天命,韩五三十而立。

念头起自胡三四十九岁那年召开的首届国际小提琴节,胡三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给镇住了,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

胡三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有些谢顶、胡三出身木匠,手巧心细,喜欢琢磨。三十岁上就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

木匠倣琴,隔着山,但架不住胡三的执看与投入。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取料、晒料、刨料,打眼、锯榫头、组装,不分昼夜。吃起饭来也是心事重重,个把月瘦了整十斤:当做到他人生中第五把琴的时候,胡三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搭档,于是想起了开琴行的韩五。

与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瘦高个,戴眼镜,一张书生白面。韩五自小跟爱拉琴的祖父生活,耳濡目染,对音质音色特别敏感大学毕业以后,他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代理各种机械琴。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有时侍弄琴入了神,彻夜难停。没几年,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

大多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唯知音难逄,对胡三的提议,韩五欣然应允。

半年后,琴作坊开了张。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文一武,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

木匠出身的胡三,对木头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情怀。在他眼里,好的木头一旦成了一把好琴,那简直是灵魂的重生。用什么木头,韩五绝对听胡三的。受韩五影响,胡三也开始参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读书让胡三的工艺洁癖更严重。

胡三在做琴,韩五也在做琴。木匠与琴行老板在音乐里做琴,久而久之,他们在音乐中发现了另一个隐形的自己。

在木头的清香里,怯生寡言的韩五是放松的,甚至是亢奋的,他不停说话,说肖斯塔科维奇对恐惧与压抑的诉说,贝多芬穿过苦痛之门面对上帝召唤的谦卑,巴托克的孑世孤傲像极了巴塔哥尼亚的山峰……胡三接不上话,但他明显放慢了手上的速度。

糙野的胡三觉得自己成了艺术人!他发现自己居然是通音律的,他也迷上了一切好的声音.胡三打小爱吃黄姑鱼。初秋汛期,酒店老板跟船岀海,在海上听黄姑鱼产卵时“咕咕咕”的叫声像波浪一样连绵不绝,好听哟!第二天说给胡三听,胡三从此不舍得吃黄姑鱼了。

于是,他们对制琴的过程愈发苛刻,他们要做岀自己满意的、最好的琴。

琴作坊开到笫七年,小满一家来了,想买琴。小满从六岁开始学琴,毎天六七个小时,已经学了五年琴。琴没买,当然主要是买不起、小满让胡三韩五心疼。胡三说,小满,明天我给你带炸藕盒吃。小满说,伯伯如果能让我拉一下那些漂亮的琴,比什么好吃的都管用。胡三韩五立刻同意了。

小满拉了一首巴赫的《小步舞曲》,弓走得很直,节奏也不错,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用感情去拉琴!胡三韩五被感动了,他们应诺小满,以后如果有比赛,可以从这里借好琴。

小满好久没来了。胡三韩五一边做琴,一边说起了小满。韩五说,主要想让小满来把做好的琴试一遍,演奏永远是所有乐器最好的保养方法……话没落地,小满进来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那一节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让胡三韩五不敢再说话。

我爸爸没了。下暴雨的那晚,他开着大货车从桥上翻了下去。妈妈为了让我学琴,把房子卖了,我们现在租房子住。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做钟点陪护,为了给我多挣点儿学琴的钱。

在死亡面前,胡三韩五的安慰有些苍白,他们自己都感觉乏力。忽然,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

小满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即使是难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

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在拉这个曲子,妈妈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得很厉害,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对妈妈有用……

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

琴作坊开到第八年的时候,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的毛病也越来越多——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熬漆要长达半年,前前后后要30遍;他们还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甚至挑剔琴主……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但凭着这些矫情,胡三韩五的琴屡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胡三韩五觉得自己在制琴,也在不断重塑自己。

中秋节前,大名鼎鼎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下请帖。三番五次推脱无果,只好应了。林先生席间向胡三韩五敬酒,1θ把手作琴,送朋友,时间紧,价格翻番。胡三韩五几乎全程无话,胡三这档口接了句,做不了。

散了局,相伴着回程,一人站定了,抬头看着月亮,另一个伸出手指,弹了一下月光,似有铮铮鳴响。

他们似乎同时想起了小满,不由自主地说起了那孩子小满应该要参加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

(有删改)

( 1 )小说讲述了胡三韩五制琴的故事。阅读小说,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

①半年前,胡三决定制琴,并邀请韩五合作,韩五欣然应允。

②________

③第七年,胡三韩五让小满试琴,并在他父亲去世后鼓励他。

④________

⑤中秋节前,胡三韩五拒绝林先生重金订琴要求,想起小满。

( 2 )阅读小说,说说你对画线句中“隐形的自己”的理解。
( 3 )生动的人物描写,人物之间的衬托,都是小说家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请从胡三韩五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从这两个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刻画得鲜活而生动的。
( 4 )请你在文末的横线处写一句话,补全胡三韩五的对话,作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并简要说明这样补写的理由(不少于两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 1 )第①段中划线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 2 )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
( 3 )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梦想就像是一粒种子,埋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即使埋藏数百年,也终蕴藏生的希望,只要你不断努力,这粒种子就会发芽,开花,为你展现最美的姿态。把握今天,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

请以“梦想从这里起航”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