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砭骨(biān) 怏怏不乐(yāng) 炽痛(chì) 毛骨悚然(sǒng)B: 崔巍(wēi) 孜孜不倦(zī) 冗杂(rónɡ)义愤填膺(yīng) C: 归省(shěng) 兀兀穷年(wù) 花圃(pǔ) 忧心忡忡(chōng) D: 阻抑(yì) 妇孺皆知(rú) 阴霾(mái) 鲜为人知(xiǎn)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B: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C: 有无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很多现代作家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 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秀成绩,最好每天都进行了训练。 |
4、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指责他?B: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C: 水果摊上有橘子啦,苹果啦,香蕉啦。 D: “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
5、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雷一声,春雨悄无声息地飘临大地。雨丝儿如烟似粉,竹林里新拔节的翠竹,田野里芬芳馥郁的青苗绿草,池塘边黄眉绿眼的垂柳,刚吐蕾的粉红色桃花,白色梨花,微微摇曳于雨雾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切植物都贪婪地争吸这大自然所赐的甘露琼浆。 A: 南国春色,春意盎然,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灵秀画卷 B: 春天的温暖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给人们注入了新的活力 C: 春天在田野上、在庭院里都描绘出一幅绿意盎然的“春景图” D: 天空阴沉沉的,似乎被一张灰黑色的网慢慢的罩住了,潮湿的空气让心情也湿润起来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历经近30年的蹉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了现实。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教育局的通知说,让李校长本月16日前去汇报。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脉搏 烦躁 度假村 意气风发 人情世故 B: 辐射 恻隐 代金券 出奇不意 判若两人 C: 惩戒 凛冽 舶来品 险象迭生 顾名思意 D: 妥帖 诀别 城皇庙 甘拜下风 出谋划策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 500 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诱惑 迂回 扶摸 恢心丧气 C: 凝视 抵达 挑逗 仙露琼浆 D: 收敛 拢罩 沉淀 幕色苍茫 |
阅读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 2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其 实 味 不 同 (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①其实味不同 ________ ②叶徒相似。 ________ ③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________ 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________ ( 3 )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停车坐爱枫林晚B: 族诛连坐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坐视不理 (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5 )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不理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晋平公话音刚落,________ ( 6 )【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话艺术?说说你的理由。 |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丛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屡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争,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桥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杜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 1 )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①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②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划线词揣摩人物心理。)
( 3 )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____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