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
2、 | 下列对《穿井得一人》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君派人打听这件事,是因为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C: 寓言中的原本事件被讹传,唯一的原因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D: 这个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
3、 |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划线字的读音及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冗(rǒng)杂 诬蔑(wū mì) 行(xíng)将就木 轻歌慢(màn)舞 B: 褶皱(zhě zhóu) 彷徨(páng huáng) 寒噤(jìn) 接頲(zhǒng)而至 C: 龟(jūn)裂 襁褓(qiǎng bǎo) 怒不可恶(è) 目眩(xiàn)神迷 D: 归省(xǐng) 颠簸(diān bǒ) 不修便(bian) 幅 沥沥(lì lì)在目 |
4、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萦绕/妖娆 缰绳/李代桃僵 B: 濡养/蠕动 烘托/哄堂大笑 C: 诓骗/眼眶 行辈/行将就木 D: 门槛/褴褛 拮据/不足为据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响晴 依靠 缺口 B: 安适 伫蓄 宽敞 C: 地毯 幻想 园圈 D: 准保 斜射 摇蓝 |
6、 | 下列评价所指的文学家,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冷眼观炎凉,儒林外史讽丑恶;热衷求功名,范进中举变疯癫。 ②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③高邮戏剧家魂牵端午的鸭蛋,沙家浜阿庆嫂智斗刁德一。 ④变色龙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套中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A: 吴承恩 鲁迅 茹志鹃 契诃夫B: 吴敬梓 艾青 茹志鹃 马克•吐温 C: 吴承恩 艾青 汪曾祺 马克•吐温 D: 吴敬梓 鲁迅 汪曾祺 契诃夫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敬业与乐业》选自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合集》,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提出来“敬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B: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以第三人称的的口吻讲述了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的各自的言行神态,揭示了他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C: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采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的方法,无情地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言论,热情歌颂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 D: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千古传诵的表文,追述了自己追随先帝创业的经历和“受命已来”的工作同时,抒写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
8、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 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D: 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奥秘 分水岭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B: 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 C: 震憾 管弦乐 老生长谈 枕戈待旦 D: 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
古诗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①具答之 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便扶向路________ ④欣然规往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 安陵君其许寡人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 门人弟子填其室 D: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 1 )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为伴奏乐器。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放,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时间 | (1) | 今年由春到夏 | 今年暑假 |
经历 |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 | (2) | (3)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往事如过眼烟云,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记忆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