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邵阳市洞口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粗制烂造 油光可鉴 家徙四壁 脂粉奁
B: 翻来履去 孤苦伶丁 浑浑噩噩 文绉绉
C: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气宇轩昂 眼翳病
D: 藏污纳垢 暗然失色 光耀门媚 遇逆旅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森林发生了大火,火势蔓延很快,必须马上控制住,否则将会给周围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B: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指出,不得恶搞优秀传统、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
C: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
D: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呀,也许我们即使很平凡普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妄自菲薄
3、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shàn) 歌(lí) 玉花(zhān) 人迹至(hǎn)
B: 痛(chì) 罚(chěng) 妒(jí) 为人知(xiǎn)
C: 子(dǎn) 祷(qǐ) 语(lán) 差不齐(cēn)
D: 悍(piāo) 古(gèn) 步(duó) 然回首(mò)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酝酿 高邈 骄媚 翻来覆去
B: 淋漓 荫蔽 憔悴 人声鼎沸
C: 轻捷 奥秘 决别 咄咄逼人
D: 郎润 喉咙 吝啬 淅淅沥沥
5、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凛然 恶耗 蔓延 芊芊细草
B: 心菲 诘责 蓬蒿 沧海桑田
C: 深邃 殷红 寒禁 一反既往
D: 惬意 笼罩 琐屑 眼花缭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真正到防城港的游客,大多是为了来领略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海洋的气息。
B: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C: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我们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D: 一德中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这首诗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诗人离京难返的愁绪,二是表现自己既已脱离官场,就不会再为朝廷效力,流露出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B: 诗的前两句中,诗人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宽广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衬托“离愁”。
C: 诗的后两句,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诗人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D: 这首诗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前两句抒情,后两句议论,形象生动地表达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情感。
8、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其中好的人跟从学习,不好的人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9、下列各组划线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pīn)婷 恣(zhuī) 心无旁(wù)
B: 冠(miǎn) 广(miào) (zhàn)桥 自吹自(lěi)
C: (zhēn)言 褴(lǚ) (shé)本 强(ɡuō)不舍
D: 摇(yì) (rú)养 (zhù)立 (jiǎo)揉造作
10、下列各句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今天的发言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洗耳恭听
B: 你荣幸地获得了区里作文竞赛的一等奖,恭喜你。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退让不过,说:“那我只好献丑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小令中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季节的什么图:

( 3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不蔓不 ________

②不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 溪深鱼肥
C: 乃记之
D: 呼尔与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 4 )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 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情深

李光彪

①在那个肠胃生锈的年代,我和二姐如母亲饲养的两头猪崽儿,肚子像条大麻袋,再装多少吃食进去都感到饥饿。因此,二姐和我常为吃饱肚子而争执打闹。

②家里吃饭盛菜用的全是土陶碗,由于没有丰盛的菜上桌,一家人的碗七大八小也没几个,除了装菜的钵头汤碗碴儿、大碗外,每人只有一个碗。有次,我麻利地帮母亲拿碗、端菜、收碗,慌忙中,手里的碗“咣当”一声落地。碗摔烂一个少一个。

③不知是母亲有意惩罚我,还是家里无钱买新碗。吃饭时,母亲总让二姐定量先吃,等二姐吃完后,再把碗洗干净,用同一个碗舀饭给我吃。我守望在二姐的旁边,看着“吧嗒、吧嗒”细嚼慢咽吃饭的二姐,总是催促二姐赶快吃,巴不得叫二姐直接倒进肚子。常常是二姐才刚端起碗,没吃几口,我就迫不及待对母亲大声喊:“二姐的饭吃完了,快点儿、快点儿,轮到我吃了。”二姐毫不示弱,反驳说:“饭还有半碗呢,催工不催吃。”母亲转过身来一看,便劝我耐心等待。那时的我多么仇恨二姐啊!

④后来,省吃俭用的母亲不知从哪儿买回一个小花洋碗,继续采取二姐和我共同使用的办法,早饭二姐先吃,我后吃,晚饭我先吃,二姐后吃,让我和二姐轮流用那个小花洋碗吃饭。轮到我吃饭时,我总是故意拖延时间,让等在一旁的二姐垂涎欲滴。有时,我明知饭快吃光了,可偏要留下一小撮儿在碗底,慢条斯理地一粒一粒数着吃。直到母亲看不过意朝我发火,催我迅速吃完饭,二姐才可以接过我手里的小花洋碗,自己洗刷,交由母亲分舀饭菜吃饭。肚饱眼不饱的我仍不愿走开,站在二姐身边,既监督母亲,也监督二姐,生怕母亲偏心,让二姐多吃多占。

⑤那天,未嫁进家的二嫂的父亲来“踩家”,母亲在灶房里忙前忙后,不仅杀鸡,还做了好几个香喷喷的菜,碗自然就不够用。爱面子的母亲怕我不懂规矩,就舀一碗饭,夹了三块鸡肉,让我先吃,但不准我上桌。我“稀里哗啦”吃完后,就被母亲特意安排在屋外的院子里喂猪食,闷闷不乐的我总觉得母亲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让二姐上桌,不准我上桌,便对那几头猪又打又骂,发无名火。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只好又叫二姐来替我喂猪。像只馋猫的我跑到饭桌旁,缠着母亲磨磨蹭蹭啃鸡脚,母亲说小娃娃不能吃,吃了手摇写不好字;我吃鸡肠子,母亲说小孩子吃了鸡肠子,连横竖都画不直;我啃鸡头,母亲又说那是敬长老的;我吃鸡冠,“老亲爹”却给了二姐,说姑娘吃了长大后才会绣花;我吃鸡脑髓……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她碗里的一块鸡翅分给了我,说我吃了长大以后会远走高飞。拿着那块鸡翅,我一下子就飞奔出家门,满村子边跑边啃……

⑥直到我九岁那年,三个哥哥和大姐娶的娶、嫁的嫁。我和母亲与大哥一家,二姐和二哥一家,另立门户分家过日子。分家时,二姐和我都想要那个小花洋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在母亲的“裁判”下,小花洋碗归我所有。从此,我和二姐成了两头分槽的猪崽儿,不再共用那个小花洋碗轮流吃饭了。那个不知多少次被我端掉在地上的小花洋碗,搪瓷已经东一块、西一块掉了很多,乌黑的铁皮斑斑点点露了出来,成了我吃饭的专用碗。可小花洋碗再好,吃不饱肚子仍是家常便饭的事。而二姐却比我懂事,二哥家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悄悄留一点儿埋在饭下面,端着离开饭桌,跑到我面前私分一点儿给我尝个味道。

⑦就这样,我和二姐如母亲菜园里栽种的番茄、辣椒、南瓜、虹豆,朝夕相处,并肩长大。不知不觉二姐就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我十六岁正读初中时,二姐出嫁了,第二年,二姐生下孩子,当了妈妈。母亲带着我去二姐家“送祝米”,我忍痛割爱,把那个小花洋碗当礼物送给了二姐,让孩子用它吃饭。

⑧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孩子满月时,二姐来“送祝米”,又把那个多年未见的小花洋碗,用红油漆涂抹过,有些旧,送给了我“掌上明珠”的姑娘。

⑨如今,二姐和我都过上了端着“金饭碗、银饭碗”的富足生活,但我们几乎一年半载都难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了。

( 1 )简要说说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2 )第⑤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想”来描绘我上桌后的馋样,这对表现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 3 )赏析第⑥段画线句“我和二姐成了两头分槽的猪崽儿,不再共用那个小花洋碗轮流吃饭了”的妙处。
( 4 )文题为“一碗情深”,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说“一碗”中蕴含哪些“深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母亲的站牌

①中学时住宿,周日返校母亲一定去村口送我,不忘塞上几块钱:“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吃不饱时就买点,别饿着!”车上的人们探头向下瞅,母亲就使劲搓搓手上的绿草锈,显得有些难为情。我头也不回地上车找个靠前的座。钱上的青草味让我想起抹茶饼干,甜甜的。迎风向车外望去,才发现后视镜里印着母亲瘦弱的身影,那挂满绿草锈的手挥来挥去。

②周末一到,我掏出剩余的零钱来来地数:留出车费还能再买包方便面。我捧着面坐在车上脆生生地吃,直到班车“嘎”一声停在村口的站牌边,面刚好吃完。母亲微笑着伸手扶我下车,发丝上还挂着淡黄色的玉米花穗,像我吃面时落下的面渣。

③上大学后花销高、离家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闲余时去食堂里做兼职,每次回家便能为父母挑上点稀罕物。依旧是那条熟悉的路,依旧有温热的手扶我下车,只是母亲和那站牌一样,在风中越来越苍老。父亲说:“只要接到你回家的信儿,你妈天不亮就起来,饭也不吃跑去村口站牌下等,等多久都不嫌累。”

④毕业那年,每月八百块钱的试用工资。为了节省房租搬去郊区住,每天天不亮就要去等车。没有母亲在的日子尤其怕黑,只有一闪一闪的晨星点亮着安静的站牌,我们便在那微光里作伴。

⑤那日接到父亲急促的电话:母亲重伤,速回。一时间脑子空荡荡的,跑着去车站买票上车。从一个站牌到另一个站牌,我急得生哭:回家的路那么长,要多久才能看见母亲!车子“呜呜呜”从黄昏到傍晚,穿过暗夜驶进黎明,我终于见到病床上虚弱的母亲。我们的泪水奔涌而出,却连一个拥抱都无处安放。母亲是放牧时被公羊撞伤,浑身多处骨折。她面颊上凝固的血迹,像极了村口站牌上的锈斑,让我感到彻骨疼痛。

⑥医院的那段日子,既苦难又幸福。断裂六根肋骨,母亲连气也不敢大口地喘,哪怕轻咳一声泪水都会奔涌出来。那么多年我只顾着享受母亲的温暖,从未转过身好好关爱她一回。那是第一次为母亲擦脸,温热的毛巾敷上去,道道皱纹就慢慢舒展;那是第一次为母亲洗手,因过度劳累而粗壮变形的手指就在温水里逐渐柔软,散发着熟悉的青草香。“越老越不中用,还给儿女添麻烦……”这样说着母亲的泪就又淌进花白的鬓角。“都是为了我们才受的伤!”我扭过头使劲揉了揉双眼。

⑦那段时间,我在医院和家之间来来地跑:拿件毛衣、熬碗鸡汤,叮嘱父亲照顾自己。每次路过村口,都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站牌孤零零地立着,有风吹过,她紧着点了点头,她一定也在惦念着母亲。

⑧母亲的坚持训练使身体慢慢恢复健康。生活越来越好,城市的灯光五彩斑斓,路边的站牌也一个赛一个光鲜,可我仍旧想念村口最老气的那块——她懂母亲的故事,她一直陪着母亲等我。

⑨母亲年纪大了,常忍不住打电话过来。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就像小的时候我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一根电话线牵着她那长长的思念就钩住了我的衣角,我把整座城市的记忆通通打包,唯独留下一张回家的车票。唯有母亲的站牌是最不可错过的站点。

( 1 )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 2 )品味“她面颊上凝固的血迹,像极了村口站牌上的锈斑,让我感到彻骨疼痛”这句话中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 3 )阅读⑤至⑦段,说说你对“医院的那段日子,既苦难又幸福”这句话的理解。
( 4 )第⑨段中,作者说“唯有母亲的站牌是最不可错过的站点”,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