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庆阳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lí) 应(hé) 门(méi) 强不舍(guā)
B: 意(qiè) 使(chāi)×× ××
C: 冽(lǐng)感(kài) 蜒(wān) 重叠嶂(luán)
D: 点(zhuì)溅(bìng)椎(jí) 然而止(jiá)
2、

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3、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diàn)记 (yì)日 (hōng)堂大笑
B: (mó)然 山(jiàn) 自出心(cái)
C: 教(huì) (zhàn)桥 不折不(náo)
D: 气(fěn) 热(zhěn) (qiǎng)词夺理
4、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莹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B: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C: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D: 各个站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锭放出胜利的笑容。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细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语,说了上千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先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 ②①⑤③⑥④⑦
B: ①⑤②③④⑦⑥⑤
C: ⑦④②①③⑥⑤
D: ①⑤③⑥②④⑦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月光极其_______,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⑵国庆期间,凡购物满100元者,本店将________价值30元的礼品券一张。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不已。

A: 温和 赠送 赞扬
B: 温和 惠赠 赞叹
C: 柔和 赠送 赞叹
D: 柔和 惠赠 赞扬
7、下列句子语舌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 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自行车时,你说:“真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C: 当好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我没空!”
D: 当班主任到你家走访时,你说:“你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8、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尴尬 金鸾殿 一拍既合 洗耳恭听
B: 脸颊 迫击炮 忘乎所已 变换多姿
C: 云霄 刹风景 瘦骨嶙峋 息息相通
D: 凫水 冤大头 头晕目眩 杯盘狼藉
9、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葱茏 旁骛 历历在目 粗制滥造
B: 侦辑 屏障 抑扬顿挫 一鼓做气
C: 热忱 隽刻 形销骨立 浮光略影
D: 愕然 贻情 相得益彰 浑为一谈
10、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拯救 折皱 沐浴 钹声 扒崛
B: 隐蔽 迟缓 车辙 坚韧 摔伤
C: 跳蚤 摇荡 玄挂 庞大 轧扁
D: 镇静 翘起 脆弱 泥桨 遗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上闻子规

范仲淹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释】①越:越州,作者被调任此地。②子规:即杜鹃鸟,因叫声像“不如归去”而得名。

( 1 )体现“春山无限好”的两处景物分别是“翠烟”和“________ ”。

( 2 )诗的第三句写“春山无限好”,第四句却是“犹道不如归”,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曹操比袁绍 己所不欲,勿施
B: 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 杂然前陈者
C: 高祖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
D: 犹鱼有水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得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B: 文段指出孙权具有政权、地理和民心的优势,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C: 诸葛亮提出刘备应遵循“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方针。
D: 诸葛亮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高祖的成功像曹操、孙权一样都因用 人得当。
( 4 )阅读下面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请解释“坐断”的意思。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请分析词人用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时,一次我和大陆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大陆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大陆人是芋头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大陆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②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吃,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中奔走过的风霜。

④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地方。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⑥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⑦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中,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 1 )联系全文内容,分别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说说题目“红心番薯”好在哪里。

( 2 )品味第④段的画线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妙处。

( 3 )文中的“父亲”和“老人”有哪些共同点?

( 4 )本文第①—⑥段,已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为什么第⑦⑧段还要写工地上的番薯和阳台花盆中的番薯呢?

四、写作(分值:60分)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