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菜畦(qí) 炫(xuàn)耀 绽放(zhàn) 忍俊不禁(jìn) B: 恣睢(suī) 绮(qí)丽 蜿蜒(wān) 潜(qián)移默化 C: 亘(gèn)古 追溯(shuó) 惺忪(xīng) 繁花嫩(nèn)叶 D: 氛(fēn)围 木讷(nè) 契合(qì) 祸(huò)不单行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毁坏生态环境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人声鼎沸。 B: 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C: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D: 抗雪灾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
3、 |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____①____是长衫,____②____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_____③___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____④____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B: 即使 可 也 因此 C: 如果 就 也 因为 D: 虽然 可是 也 因此 |
4、 | 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诘jié据jū 栈zhàn桥 煞白shāB: 撬qiào开 诧chà异 牡mǔ砺lì C: 赔偿cháng 阔绰chuò 褴lán缕lǚ D: 狼狈 bèi 别墅shù 哆duō嗦suo |
5、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
6、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 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
7、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吴伯箫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展现了西北高原的力量之美,两文都蕴涵着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C: 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启壬戌”中的“天启”是以天干地支纪年,“壬戌”是以帝王年号纪年。 D: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恐龙无处不在》选自《新疆域》,作者是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他们都是美国人。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轻捷(jié) 惭愧(kuì) 酝酿(nàng) B: 云霄(xiāo) 取决(jüé) 鉴赏(jiàn) 喜出望外(wàng) C: 奥秘(ào) 倜傥(tǎng) 粗犷(guǎng) 翻来覆去(fù) D: 企盼(qǐ) 静谧(mì) 棱镜(líng) 呼朋引伴(yǐn) |
9、 | 选择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叱咄(duō) 缥碧(piǎo) 两栖(qī)B: 譬如(bì) 泠泠(léng) 轩邈(miǎo) C: 黝黑(yǒu) 箪瓢(dān) 辄尽(zhé) D: 发髻(jì) 解剖(pōu) 汲汲(jí) |
10、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谁给洗劫了?( ) A: 孙侦探B: 王侦探 C: 张侦探 D: 虎妞 |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小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 1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 2 )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⑧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 )以上语段出自________(填书名),这部书是记录________和他的弟子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 )给文中划线的字写上拼音。
( 3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 ( 4 )请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植物不失眠
乔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的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 1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我为此而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可叙写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