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 图书经费紧张,文献利用率低等问题。 B: 一位普通市民,—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 , 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C: 从前,我总是漠不关心时光的流逝;直到上学了,被周围同学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行动耳濡目染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时间如此宝贵,稍纵即逝。 D: 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 , 消除你的后顾之忧。 |
2、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草地这种广袤(mào)的疆域里,风与雪所挟(xiá)持的自然力量轻易地主宰着原本脆弱的生命,无数牲畜纷纷倒下。 B: 娇艳的荷花早已凋零而去,荷叶却依然亭亭如盖,一阵风吹过,满塘摇曳(yè)舞动着,卷(juǎn)起一波又一波长短绿浪。 C: 不要憎(zēng)恶生活给予的负荷,因为跋涉的煎熬、挫败的洗礼会让我们厚重而充盈,让我们用一种佝偻(lǚ)的姿势负重而行。 D: 对于传统文艺,不明其理而好之易附拥风雅 , 一味消费易将其置于鱼龙混杂的尴尬(gà)境地,以致败坏其声名,亵(xiè)渎其尊严。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蝥(máo) 请帖(tiè) 譬(pì)如 汗涔(cén)涔 B: 曲肱(gōng) 搓捻(niǎn) 啄(zhuó)食 荡寇(kòu)志 C: 肖(xiāo)像 贪婪(lán) 踉(liàng)跄 一箪(dān)食 D: 倜(tì)傥 笃(dǔ)志 确凿(záo) 皂荚(jiā)树 |
4、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 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 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________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③我本来愿意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 地揭露我的无知。 A: 劝慰 奥妙 千方百计B: 劝慰 奥秘 千方百计 C: 劝告 奥妙 想方设法 D: 劝告 奥秘 想方设法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 遇到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 回顾叙利亚战乱的新闻报道,真正让人触目伤怀的不是各种有关死亡人数的报道,而是承载大量苦难内容的照片。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殉职(xùn) 狭隘(yì) 隐秘(mì) 战战兢兢(jīnɡ) B: 坍塌(tān) 喧腾(xuān) 瞬间(shùn) 拈轻怕重(niān) C: 热忱(chén) 废墟(xū) 淫慢(yín) 刨根问底(páo) D: 纯粹(cuì) 呼啸(xiào) 琢磨(zhuó) 瞻前顾后(zhān)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B: 他讲的故事风趣而幽默,逗得听众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C: 课题组不耻下问 , 向富有经验的老专家请教,终于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剔透 哂笑 月明风清 得意扬扬B: 惧惮 销融 豁然开朗 随声附合 C: 戎马 神秘 莫名其妙 锐不可挡 D: 抱怨 分岐 马革裹尸 陈辞滥调 |
9、 | 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聚”,化静为动,运用拟人手法,写群峰奔向潼关之状;“怒”,采用拟人手法,写黄河之水奔涌之状。 B: “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万千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现在呈现在作者眼前的只剩下一片废墟。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通过眼前之景写了战争给古都长安带来的严重破坏的景象,灾难深重,民不聊生。 D: 通过“怀古”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主题深刻,感情深沉。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城市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新一届学生文联代表大会广泛采纳并征求了与会学生关于如何办好文学社团的意见。 D: “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围脖”等网络词语一下子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结果。 |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 B: 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 D: 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信心大增、豪情满怀。 ( 2 )诗中加下划线字“割”字能否换成“隔”?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登山,往往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壮志豪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借登山抒发壮怀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除《望岳》外,写出连续的两句)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 1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与语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 久之 , 目似瞑 C: 无案牍之劳形 D: 山川之美 (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灌于乱世之前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有先见之明。 B: 陈灌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能体恤民情。 C: 陈灌修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可以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D: 陈灌在审理盗麦船案时把盗抢麦子的人全部处死,由此可见其秉公执法,从不徇私舞弊。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盗蜂起________ ②灌诣军门谒见________ ③有坐盗麦舟者 ________ ④病卒 ________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②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 |
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女教师
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
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
“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
“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
“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
“为啥?”陈老师惊问。
“读书太累。”
“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
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怕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
“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
“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妙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
“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
“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
“想读书吗?”
“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
“黑板上写着什么字?”
“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
“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 …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响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课内阅读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至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 1 )选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 )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 )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请以“我们在一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