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 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 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 |
2、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B: 扬州创建国家生态市各项指标全面达到考核要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C: 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误区。 D: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试验试航和建造工作,于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shěng)略 省(xǐng)亲 记载(zǎi) 风雪载(zài)途 B: 跋涉(shè) 威慑(shè) 秦(qín)腔 擎(qín)天巨柱 C: 殷(yān)红 契诃(kē)夫 妖娆(ráo) 怒不可遏(è) D: 晦(huì)暗 拾(shè)级 档(dǎng)案 殚(dān)精竭虑 |
4、 | 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为学》的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文集》。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B: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 D: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借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精神世界极为真切地传达出来,颂扬了法国人民不甘异族侵略的爱国热情。 |
5、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亲戚畔之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威武不能屈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
6、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C: 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D: 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
7、 |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是旁观者。②面对疫情,无数普通人选择了坚强和勇敢,选择了担当和奉献。③他们用热血和赤诚守护自己的家园。④这些“凡人英雄”在疫情阻击战中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战“疫”力量,而且起到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8、 | 下列选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而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故事情节是主要要素。 B: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这句话的主干是“共产党员不要忘记责任”。 C: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词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 |
9、 |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立锥之地 莫名其妙 肆无忌惮 寄人篱下B: 造谣生事 豪不犹豫 文质彬彬 理所当然 C: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转瞬即是 安分守己 D: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心肝惧烈 忸怩不安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海上丝路文物。 D: 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下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湮于沙上________ ③如是再啮________ ( 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4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
阅读说明文《低碳经济》(有删改),完成题目。
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此举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②面对这样的挑战,发展低碳技术成为必然,但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手段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的深入研究还不够。显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获取低碳技术,对中国来说,也只能是小马过河,靠摸索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但是有一条主线是一定的,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③在可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当中,太阳能以不受季节限制、没有区域局限性、经济环保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者。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太阳能资源,而且开发空间极大,为太阳能利用和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据调查,中国太阳能保有量占整个世界的76%,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年生产量是欧洲的2倍,北美的4倍,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并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会得到普及和推广,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国太阳能行业的精英企业也在为这一目标的达成做着不懈努力。
④目前尽管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但中国正在迎接一场清洁能源的革命。国际非赢利机构气候组织在8月1日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清洁革命》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在政策激励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开始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低碳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提供者,并且正在创造绿色工作机会和发展关键低碳技术等方面赶超很多发达国家。
⑤笔者认为在中国低碳技术的发展上主要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太阳能领域,我国无论是在太阳能的利用上还是在太阳能技术发展速度方面,都在赶超世界强国,并且太阳能成本目前来说是最低的。太阳能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最优质的能源,其利用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前进步伐。
现代文阅读
(一)贫困不是理由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元,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作文。
请以“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要有必要的细节描写,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