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廊坊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D: 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xī) 望(liáo) 落(yǔn) 首当其(chōng)
B: 热(zōng) 希(jì) 闹(xuān) 金辉煌(bì)
C: 吸(shǔn) 道(suì) 琐(xiè) 茅顿开(sè)
D: 护(hē) 重(zǎi) 长(rǒng) 声匿迹(xiāo)
5、口语交际中委婉地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下面情境中女士的回答妥当的一项是(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可以抽烟吗?”女士回答让两位男士都笑了,那位拿出烟的男士有把烟收来了。女士说了什么?

A: 嗨,害人又害己啊!
B: 看,这里写着“禁止吸烟”啊!
C: 看来,你夫人还没把你管教好啊。
D: 先生,您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好了。
6、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两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B: 断肠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C: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D: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悲秋情调,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7、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 自2009年第一个“双11”诞生,“双11”十一年的嬗变,见证了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世纪奇迹。
B: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0至2025年间,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将释放约4.3万亿元信息消费空间。
C: 中巴建交4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D: 近日,一部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文献专题片圈粉无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懈奋斗,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朋友家滞留了一夜。
B: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C: 他对自己取得的那些成绩总是津津有味
D: 这里地势高,即使下大雨也不会淹水,别杞人忧天
9、下列选项中,倡导中唐古文运动的是( )
A: 司马迁
B: 柳宗元
C: 韩愈
D: 欧阳修
1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 《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1 )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魏氏复定。

——《史记﹒魏世家十四》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约:准备;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④任:能力;⑤“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 1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臣请西秦(游说)
B: 夫魏之来求救矣(多次)
C: 臣以为(偷偷地)
D: 长跪而之曰(道歉)
( 2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

( 4 )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费

马德

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父亲又叮嘱了他一遍,然后扭头蹒跚地往回走。父亲年轻的时候开山炸石,一块石头砸在了他的脚背上,留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望着父亲逐渐远去的背影,他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这次去大学报到,本来,父亲说好了要去送他的。然而,临行的时候,父亲还是变了卦。也许,父亲太在意他的跛足,怕他的形象给上大学的儿子丢了人。

“小二,你等等。”没走出多远,父亲在背后喊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又转身回来了,看上去很着急,走路的姿势摇摆得像一架风车。

“爹还是不放心你的学费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缝在衬衣口袋里的钱,鼓鼓的,也硬硬的。这些学费,都是父亲东挪西借筹来的。就为了这几千块钱,跛足的父亲,走村串乡,不知道跑了多少山路,说了多少好话。

“这钱,装在口袋里,爹还是不放心,要不,咱换个地方?”父亲像是和他商量,又像在自言自语。“那……放在哪儿好呢?”他有些迷惑。因为在他想来,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地方能妥善地藏了这比命还重要的钱。

“要不,把钱塞进袜子里,这样,穿在脚底下,是不是更安全?”父亲眼中跳跃着兴奋和喜悦,仿佛一颗忐忑的心,就要藏在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了。

父子俩坐在山路上,小心翼翼地拆开缝在衬衣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把钱分成两堆,极认真地塞进袜底,然后,再慢慢地穿上鞋,系紧鞋带。父亲看了一眼他的鞋,说:“这回,该没事了。”也许,父亲是真的放心了,额上的皱纹一道一道舒展开来,蓄积在其中的汗水,没遮拦地滑了下来。

与父亲再次分别之后没走多长时间,他便觉得脚底疙疙瘩瘩的,不舒服。这段山路虽然只有12里,但他不知道是不是能坚持到镇里的车站。因为,他觉得脚底下又滑又湿钱大概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找了一个山头,他坐下来,慢慢脱下鞋,又小心地褪下袜子,他吓了一跳:由于汗水浸泡,再加上脚底的磨蹭,上面几张钞票已严重变形,而且,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了。他慌了,赶紧脱下另一只鞋,迅速扯下袜子,抽出里边的钱。也许,那一刻,他吓坏了,慌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时,一阵风刮来,一沓钞票,像平地里惊起的一群蝴蝶,飘飘扬扬,四散飞了起来,他脑袋里“轰”的一声,一刹那,天塌地陷。

一张张的钱,就像四散了的魂魄。

他赶紧四下里寻找。石头下、草丛间、树坑里,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他都找遍了。他一边找,一边哭,不敢回去告诉父亲,怕父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一直找到下午,仍然有500元钱不见下落。放弃寻找后,他果断地把剩余的钱重新装进那个衬衣口袋里,

然后,抱得紧紧的,奔向镇里的车站也许,他能做的,他该做的,只剩下这些了。

一直到学校,他都紧紧地抱着那件衬衣,以及衬衣口袋里的钱。交了学费,他已经没有一分钱过生活了。他没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学校,只是说,自己家庭困难,需要勤工俭学。系里很爽快,除了在餐厅给他找了份工作,还减免了他的部分学费。

开学典礼后,他给父亲写了封信,信里说,一路上,乘汽车,换火车,都很顺利。大学不错,系里的老师对他也不错,一切都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他。

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他说,前些日子,有人谣传说,一个学生的钱被风刮跑了,还有人说是你,爹没相信。这事不会发生在咱身上,爹对你放心着哩。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只歪歪扭扭回了这么几行字,信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儿子,你长大了!”

霎时,他泪流满面。

( 1 )请按给出的语言形式概括出文章的其他情节。

千叮万嘱,深情送子________→一阵风来,学费丢失→________

( 2 )倒数第5段中划线的“这些”具体指什么?
( 3 )文章末尾以“他泪流满面”收束,这泪水里包含了“他”怎样复杂的感情?
( 4 )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独特个性?
( 5 )结合文章内容,以“成长”为话题写几句话,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替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经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 1 )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
( 2 )联系全文,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要说明。
( 3 )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哀,从这些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由现实到回忆,既写出鸟儿的喜又写出鸟儿的悲,但中心始终围绕着作者对鸟儿的真挚感情展开回忆与联想,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B: 第④段,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对鸟儿令人喜悦的雄姿的真切赞叹。
C: 第⑥段,引用哈代的诗里描写的鸟儿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鸟儿的凄惨遭遇,用在此处显得与爱鸟的主题不一致。
D: 结尾作者再次提到令人触目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既与前文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
E: 本文语言质朴、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写出作家自身的感受,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六月是考试季,毕业季,也是梦想翻开新篇章的季节。请看以下情景:

马上要考试了,H约了同学来家里复习。H拿了本书在电视机前等,这时门开了……

请依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替换H。②就这个情景,你可以叙事,也可以想象和论述……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