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赤峰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zǎo 塌dān 抽咄逼人duō
B: 闪shuò 然 chàng 职 chèng 人迹至hǎn
C: 蓄zhù 伏quán 怪chēn 人听闻hài
D: 落zháo 草duò 晕xuàn 怪不经dàn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出自《相见欢》,作者是李煜。李煜是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B: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的是落叶。
D: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3、下列划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证(shàn) 蒸(liú) 理(lùn)
B: 难(jié) 视(bǐ) 作(jiǎo)
C: 狡(jié) 情(yí) 吹毛求(cī)
D: 饰(zǎo) 碍(zhì) 嚼(qiě)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聚”,山峰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旬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 “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问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波光磷磷 保佑 信服
B: 人声鼎沸 抽噎 倜傥
C: 不假思索 箧意 畅游
D: 眼花瞭乱 炽热 清澈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芽(lèng) 曲(gōng) 俄而雪(zhòu)
B: 寥(kuò) 蓑(lì) 梦以求(mèi)
C: 磨(zhuó) 劳(chóu) 一丝不(gǒu)
D: 坍(tā) 荷(bò) 苫成丘(bì)
8、选出下列句子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 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他的事迹如此的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9、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吸引了阿里巴巴、惠普、华为、戴尔…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前来参展。
B: 究竟手机是什么时候掉的?掉哪了?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C: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 李老师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但从外表看上去只有三十一二岁的样子。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出人头地 郑重其事 讳疾忌医 人才倍出
B: 名副其实 莫名其妙 无所事事 再接再励
C: 永往直前 语重心长 精神矍铄 无边无垠
D: 甘拜下风 首屈一指 别出心裁 谈笑风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 1 )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 2 )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智伯欲伐卫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注)①智伯:名瑶,晋国四卿之一。②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③无力之礼:不费力气就得到礼物。④致之:把礼物送给我们。

(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卫君野马四百________

②先吾谋也________

( 2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改变主意了。
B: 智伯果断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改变主意了。
C: 智伯果断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
D: 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
( 3 )从文中看,智伯的“谋”具体是指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从南文子的表现“________”和智伯的评价“________”中可以看出南文子是个有深谋远虑的治国良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盈满

凸凹

①那时的故乡,虽然贫瘠,但遍地是野草、荆棘和山树。做饭和取暖,内心是从容的,因为老天给准备着无数的柴薪,无须急。但也有性急的邻人,待到草木枯黄的时候,整天到山上去,树枝和山草,都背回家里,把柴棚堆得满满的,然后赖在热炕上,衔着烟杆抽烟,猫冬。

②这时候,父亲忙的是打猎,尤其擅长打猪獾。它浑身油脂,獾油可以治烫伤,也可以用来炒菜。父亲每猎得一头,就会分给乡亲们。因为舍得,所以父亲在乡亲们心中很有位置,以致他过世的时候,乡亲们都聚拢来给他送葬。他们认为,父亲活得顺人顺时,是个有德行的人。

③天阴欲雪,父亲才不得不打了一些柴草,离盈冬之需,尚差得远。母亲忧凄地说:“你就不能多打一些,你看邻居的柴棚,满得不能再满了。”而父亲总说:“这里也有生活的道理——他的柴棚越是盈满,越说明他心性之空,咱的柴棚虽然空,但整个山场都是咱的柴棚,你可以随用随取,咱这才叫真正的盈满。”母亲听了无奈地摇头笑笑。

④父亲去世之后,县上拆迁移民,我们为母亲置备了一座小院。做饭用煤气,取暖有蜂窝煤,过上了城市居民一样的日子。但她总是感叹说,生活虽然方便了,但心里总是不踏实,感到不盈满。问她为什么,她说做饭取暖都得花钱,而自己又没有收入,已经成了儿女的累赘,再也活不出自己了。

⑤我说:“养儿防老,自古使然,你老不要多想。”她凄然一笑,沉吟了一会儿又说:“让你再破费一次,给妈买辆三轮车。”

⑥一辆三轮车让她找到了自己——每天朝阳初上,她就骑车出门。街巷、旷野、垃圾场、建筑工地,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捡破烂,又捡柴草,每次都不放空。破烂变卖成现钱,买米面油盐;柴草则堆进庭院,不久就堆得盈满如山。后来她在小院的一角垒了一座泥灶,用捡来的柴草生火做饭,煤气炉灶干脆被她闲置了。

⑦一天晚间,弟弟来看望她,老人家正窝在被窝里看电视,电视里正是我的一个专题访谈。看一眼西装革履、侃侃而谈的我,弟弟说:“妈,我给您提一条意见——我哥是官面上的人,特别注意形象,而您整天去捡破烂,就有点儿不般配了,所以您还是待在家里享享清福为好。”母亲黑了一下脸,说:“叫得再响的大公鸡,也是卵孵的;脸子要是长得白,再浑的水也洗得透亮。这个道理你哥比你懂!”

⑧弟弟把这个情形告诉了我,让我去劝她。到了她的住处,院门竟落了锁。等了很久也未见归来,便驾车去寻。面对平原田间四通八达的土路,我终于在岸树成排的河边寻到了她。

⑨三轮车停在路旁,她正在树荫里捡落枝。落枝稀疏,要捡满那一车斗,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的。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让炊烟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⑩我走下车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分明是听见了,但没有应声,只是悄悄地看着我,一点也不感到吃惊。我感到我们娘儿俩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内心盈满。

⑪我望了望头顶上的树冠有不少枯枝,便下意识地攀上树去,即便是西服革履,也无一丝犹豫。很快,母亲的车子就装满了。母亲说:“咱们回吧。”我说:“回。”

⑫母亲骑三轮在前边走,我则驾车跟在后面。年近古稀的一个老人,骑三轮的姿态竟是那么轻盈,还不时回头笑笑,一派怡然得意的样子。

⑬母亲开了院门,我把柴草抱进来放到堆得盈满如山的柴垛上,说:“柴草已如此盈满,您干嘛还那么急切地捡?要是父亲还在,他一准会骂您贪心。”“即便他在,他也是骂不出口的。”母亲说,“他那时是站在山场上说话,有盈满的底气;咱现在是站在庭院里,眼前虽盈满了,却没有身后的山场,心里的妥帖,还得靠捡。”我感到父母那代人,不仅活在日子里,更活在他们自己的人生哲学里。

⑭母亲用泥灶给我烧了开水,沏了一壶老家的山茶,又把两只红薯放到烧水生成的炭火中,一边陪我说话,一边给红薯翻个儿。不久,烤红薯的芳香就袅袅地弥漫开来,直沁心田。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这时,所有的欲望都简化成一个欲望:好好品味一下红薯。也许吃相有些贪婪,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我甘心享受这种照拂,说:“知道。”

⑮那天,我在母亲那里待得很晚。本来一个场面需要出席,对方也不断来电话催促,我还是推掉了。因为我突然感到,世间本简朴,一个老母亲,两只烤红薯,就很盈满了。

(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仿照示例,根据每句话的开头续写,概括文章所写的父亲、母亲和我围绕“人生的盈满”所发生的事以及我们各自的观点。

①父亲把自己打到的猎物分给乡邻,认为顺人顺时的舍得是人生的盈满;

②父亲________;

③母亲________;

④我________;

( 2 )本文语言质朴但意蕴丰富。阅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分别说说它们的含义。

①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让炊烟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②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

( 3 )品析第⑭段中划线句子的手法及作用:

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

( 4 )任何文章都是有所表达的,而读者也总是会因文章的观点、论据或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以及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等等而产生一些联想或获得一些启发。请结合本文简单阐述你在阅读本文时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徒步穿越南极(节选)

9月27日的天气是我见过的最坏的天气。浓雾里,狂风夹着大雪向我们袭来。前一天,舟津圭三的狗死了。情况愈来愈糟,只剩下两天的狗食,而下一个食品存储点也肯定被雪埋掉了。这时失去无线电联系已有一个星期了。况且,这种天气飞机也不可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路程还不到全程的三分之一。晚上我们聚在路易斯的帐篷里讨论下一步计划。大家一致同意,精简随身所带物品,从登山工具、望远镜到缝衣针,甚至一些科学仪器。

随后,我们进入所谓的“不可接近区”地带,这里的海拔已达3 475米,眩晕感和呼吸困难使得驾雪橇和扎帐篷都要费很大力气。同时还遇上了雪地波纹——表面已冻成波浪状的冰雪面,在这种冰面上雪橇很难走,滑雪几乎不可能。此外,我们还要防止紫外线的照射,防晒霜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用,只有戴上面具才行。

……

“不可接近区”地带的环境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恶劣的,不但有风暴,而且无线电联系也几乎不可能,我们又一次感到自己被现代文明抛弃了。

……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单调和寂寞又开始向我们挑战。我一个劲儿地绘制太阳系图谱,试图摆脱这单调的银白色世界。路易斯则想象着他每天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今天是矿工,明天是法国总统。大河说他要重建他的整个人生观。舟津圭三想起了日本,他的家,他的女朋友,他想高歌。杰夫还是那样有条理有计划,计算着剩下的里程数和食品量。

1月18日我们到达前苏联的东方站科学考察基地,成为第一批横穿“不可接近区”的探险者。

离和平站还有两天的路程,暴风雪又反扑回来。我们只有像以前一样,在帐篷外每隔几步钉一个桩固定帐篷。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舟津圭三出帐篷照顾雪橇狗时迷了路。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

“我刚刚躲进挖好的雪槽里,雪就开始在我身上堆积起来,5秒钟,10秒钟……最后只剩下一个透气孔,雪慢慢钻进我的衣服里,身体感觉愈来愈冷。我知道队友们会来找我,相信他们会找到我,只是时间问题,我只有相信这点……

“没有多少人有过在暴风雪中迷路的体验,我对自己说:‘安心下来,想想好的一面。’寂寞和大雪陪伴着我,我感到又像回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嘭,嘭,嘭,像一个小宝贝在怀里,和大自然相比,和南极相比,个人实在是渺小。”

……

第二天风暴平息了,这天是1990年3月3日。走了220天6 020千米,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极大陆的另一边。进入和平站,我们欣喜若狂,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受到了和平站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大约有一百多人,维克多的妻子娜塔莎也专程飞来迎接我们。探险的经历已经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友谊已经成熟。也许这次探险的最大成功是证明了我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六个原本陌生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 1 )文中探险队员在徒步横穿南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 2 )从文中看,这支探险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你能看出来自哪几个国家?(答出3个即可)

( 3 )斯科特一行探险南极使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帮助(后来这些马被冻死了),阿蒙森等人使用了可以在极圈内耐寒的爱斯基摩狗拉雪橇帮助行程,那么,文中的这支探险队用什么来帮助自己前行呢?

( 4 )对文末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对你来说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一个惊喜,一段故事,一次感悟……

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中心要突出;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