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嫩江县长福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这段时间的温度是否适宜,是茶叶能否丰产的关键。
D: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宜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竹海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 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 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4、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5、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 , 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 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 小陆真是别有用心 , 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了遭遇诸多坎坷的哪吒最终战胜命运的故事。
B: 复工期间,他多次来到这家企业,详细地了解产品的销售、生产和研发情况。
C: 选手能否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过硬的基本功是关键。
D: 青岛姑娘陈梦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连赢四局,夺得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7、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B: 忍冬:本文指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C: 田圃:田地里种菜蔬、花草的园子或园地。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D: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绵密:柔软,细密。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论说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B: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西游记》中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这些形象都给我们很大的激励。
C: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该史书;《聊斋志异》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河中石兽》就选自其中;《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语言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都出自其中。
D: “家君”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君”是对对方的尊称;“鸿儒”是指博学的人,“白丁”指平民;“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9、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千亩黄灿灿的油菜花田姹紫嫣红,分外美丽;赏花游客络绎不绝,让村民的“绿色农家菜”也跟着火了一把。往年山村里的餐饮铺总是惨淡经营、无人问津,今年,油菜花开了,游客上门了,农家菜馆也兴旺起来。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城——黄扬“一夜成名”,变身为咸宁市郊景色宜人的一方休闲旅游乐土。

A: 姹紫嫣红
B: 络绎不绝
C: 无人问津
D: 默默无闻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诗》 《书》 《礼》 《易》 《春秋》合称为“五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文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 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 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 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

释之为廷尉 ②使骑捕之,廷尉 ③此人亲吾马 ④民安所其手足

( 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②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 4 )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一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 1 )“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
( 2 )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 3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能源”的探究结果。

(链接材料)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显,石油、淡水、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想想如果我们人类即将面临灭亡的难题,恐怕我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而是开始为人类在地球上的共存,为人类的未来行动起来。

阅读国风的《生命的品格》一文,完成题。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这有限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泥水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③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侯,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④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一生下来的啼哭就预示着人生就要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有敢于面对苦难,有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当一个人从不计较受到了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不断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谓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 1 )请你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第⑤段画线句子是用什么方法阐明道理的?结合内容说说这样阐明道理的好处?

( 3 )从下面备选的名著中任选一部,从中概括出一个相关的事例,仿照示例为第④段补写一个论据。
示例:《老人与海》——桑地阿果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为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雪,有人爱,有人恨。爱,爱她的纯洁、美丽,爱她给庄稼带来丰收的预兆;恨,恨它的冰冷、无情,恨她阻隔了游子归乡之路。

雪,可以舞在空中、落在地上,也可以飘洒在我们的心里。以“下雪了”为题,或讲述你的故事、见闻,或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