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抚宁县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萧索 雏形 悬涯 无原无故
B: 诀别 妖饶 恻隐 张惶失措
C: 镶嵌 蹒跚 晦暗 碌碌终身
D: 蔓延 端祥 茏罩 郑重其事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D: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3、《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
A: 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 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 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 伴浮鸥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 。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 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 。在这种情境下,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


A: 警戒 镇定自若 嘲弄 不慌不忙
B: 戒惧 手慌脚乱 摆布 镇定自若
C: 戒惧 不慌不忙 嘲弄 镇定自若
D: 警戒 手慌脚乱 摆布 不慌不忙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 , 效果奇佳。
B: 在走过20多公里后,我的脸面如土色
C: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 , 连声诺诺。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B: 桂林名扬天下的原因,不仅在于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当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收藏家纷至沓来
7、下面横线处所填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温幼菊会唱歌,声音柔和而又悠远, 。桑桑的胡琴就是温幼菊教会的。

①夏末初秋的夜晚,天上月牙一弯,她坐在荷塘边上,拉着这首曲子,使不懂音乐的乡下人,也在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悲愁。

②她拉得一手好胡琴。琴上奏得最好的又是那曲《二泉映月》。

③既含着一份伤感,又含着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骨气与韧性。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防(dī) 耀(xuàn) 样(mú) 恶扬善(chěng)
B: 藏(zhù) 刊(zǎi) 那(chà) 高屋建(líng)
C: 步(zhòu) 许(rǔn) 育(bǔ) 自自足(jǐ)
D: 围(fèn) 妥(tiē) 笨(zhuō) 断壁残(yuán)
9、选出词义在语境中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
A: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C: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 瀚海阑干百及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0、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海湾那边返回。皓月当空,风平浪静。① 。我躺在铺位上,② ,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

A: ①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②身子轻轻地摇晃着,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
B: ①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②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
C: ①身子轻轻地摇晃着,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②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
D: ①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②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 1 )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 2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躁斜阳”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 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错意也 五月渡泸
B: 怀怒未 野芳而幽香
C: 天下缟 吴广爱人
D: 免冠跣 召令属曰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许寡人 稍稍宾客
B: 五十里之地存者 固怪之矣
C: 长跪谢之 濯清涟不妖
D: 今吾以十倍地 智能士思得明君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 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4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槐抱柳

袁省梅

①你见过这样的树吗?

②本是棵槐树,扭曲的躯干,黑铁般的外表,龟裂的表皮,半腰里却被谁挖走了般,凹陷成一个马槽般的大坑。偏偏就在那大坑里长出了一棵柳树,枝条越长越大,夹在槐树横横竖竖的枝条间。风沙把村里村外的树都击打地枯死了,却在槐抱柳跟前没了奈何。

③槐抱柳活着,也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是槐树的一半,长在槐树怀里的柳树却活的好好的。这棵树是五里柳最老也是唯一的一棵树。没有谁不知道这棵树多少岁了,就像不知道王长信老人多少岁一样。

④人们都很忙,忙着搬家。人们说,五里柳不能住了,风沙要把人都给埋了。王长信老人说他不走,他说那些空荡荡的院子房子不让他走,五里柳不让他走。老人说,我走了,谁管这棵槐抱柳呢?

⑤王长信老人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担水,给自己喝,给槐抱柳喝。

⑥都走了,就剩咱俩了。王长信老人给树浇着水,给给笑,五里柳就剩咱俩个活物了。老人把这棵树当成人了。王长信老人浇完树,又去挑水了。村里,地里,老人种了好多棵树苗。老人说,我就不信风沙能跑过咱。老人叨叨着,五里柳不能只有你和我啊。咱得把风沙撵走,得让房子是房子院子是院子,得让鸡飞狗跳鸟叫人闹。

⑦一场风沙过后,五里柳又是死寂一片,树苗东倒西歪的,有的连影子也吹刮到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A】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槐抱柳担心风沙把老人也吹刮得歪倒了。沙梁上老人给给地笑,我的命硬着哩,不怕。

⑧老人在沙梁上,挖了更深的树坑,把一棵棵倒了的树苗扶起来,压实,浇水。老人说,我就不信撵不走沙,不信这树活不了。

⑨恣肆的阳光里,老人提着铁锹,担着水桶,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在沙梁上忙碌。

⑩槐抱柳安心了,安安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老人再给老树浇水时,老树就对老人说,您也是一棵树,会走的树。老人哈哈哈哈笑得开心,粗糙的手抚着老树,说,我是树,咱都是树,五里柳要有好多的树。槐抱柳满枝头的叶子就哗哗哗哗响了起来。

⑪然而有一天,老人没有来。太阳在天上肆无忌惮地滚着,从东滚到西,老树都没看见老人,老树的每个枝条都耷拉的没了精神。老树开始担心起来。没有老人,五里柳就真的完了。老树忧愁地想着。

⑫夕阳给五里柳罩了一件金线银丝般的外衣时,老树看见了老人。老人晃晃悠悠地担着水,说,不服老不行了,得叫他们都回来,回来栽树。【B】老树看着老人,满树的枝条都担心地揪扭成了一团。

⑬第二天,老人果然唤来了四五个人。老人和这几个人回到村里。老人摘下一把猩红晶亮的大枣给这几个人吃。那是老人栽种的沙枣树上结的大枣。

⑭老人说,好吃吧?老人说,不能白吃,你们得帮我栽树。吃一颗枣,栽一棵树。

⑮那些人看着沙梁上的树,说,栽树栽树。我们都栽树。把五里柳的人都唤回来栽树。

老树看见老人脸上狡黠的笑,一层一层地堆积。老人悄悄地给老树说,不急,他们会回来的。五里柳还是五里柳,你信吗?

⑰果然,更多的人来到了五里柳。人们栽树累了,就坐在老树下,望着槐抱柳说,树老成精哩,有槐抱柳护佑着五里柳,五里柳就不会被黄沙埋了。

⑱老树说,老人才是精哩,他是五里柳的精魂。

⑲老人哈哈哈哈地笑着,靠着老树的槽坐了下去。

⑳老树看见老人慢慢慢慢地坐在了它的怀里。

㉑老树用它糙糙的却温暖的“马槽”像抱柳树一样,抱住了老人。

(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

( 1 )文章第⑥段表现了老人哪些形象特点?

( 2 )品味第⑯段画线句中“狡黠”一词,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像,描写此时老人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 3 )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 4 )文末描写老人坐到老树的怀里、老树抱住老人的画面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就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台阶缝隙里或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是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子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筛里,在乡村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市声或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③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镀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④它们是到城市里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都常常会买一小扎甚至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
⑥它们和许多的人一样,从乡村来却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泥土腥香气息的乡间了。
⑦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华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汽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⑧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打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润湿的泥土,其中许多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甚至黄豆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颗竟又开花了,那金黄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⑨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白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缕的风飞走了。
⑩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⑪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树或一棵草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将燃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⑫灵魂或许是不会流浪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选自《散文百家》)

( 1 )文中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2 )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

( 3 )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第⑿段中运用四个“不管”和一个“一定“,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 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回家的花朵”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因为有所追寻才色彩斑斓。追寻内心的情感,思绪万千;追寻远大的梦想,斗志昂扬;寻历史的足迹,思想深邃:追寻广博的文明,源远流长:追寻美好的品德,心灵丰盈……

请以“追寻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