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濮阳县习城乡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
B: 他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C: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白话小说。《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讽刺小说。
D: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句话的感叹号运用正确。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录毕,送之 走:跑
B: 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敲门
C: 媵人持沃灌 汤:热水
D: 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文的这篇作文和书上的范文一字不差,简直是惟妙惟肖
B: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C: 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我不由得惊呆了。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了长征九号火箭的关键技术研制工作。
5、下列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盆中血(涂抹血),对天立誓:“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住),乃记之而去。
C: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要去的地方经过居延)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重提,再说)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级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于这本散文集。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0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7、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基础教育”遇到的尖刻的问题。
B: 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 结尾是整篇文章的着力点,千万不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D: 中国政府要求日本三思而后行 , 慎重处理参拜靖国神社的严重问题。
8、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B: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9、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A: “抱歉”是因为没有亲自把老王送下楼去,所以很过意不去。
B: “抱歉”是想到老王病得不成模样还来送香油和鸡蛋谢“我”,所以一直听着他的脚步声,用以自责。
C: “抱歉”是因为自己收下了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
D: “抱歉”是由于担心老王的身体,却疏忽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因而感到自责。
10、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今年春晚推出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被网友誉为年度最暖心歌曲。
B: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 一个诗人这样说:“城市的灵魂,是人和这个城市如亲人一样,血脉相融,相亲相爱。”
D: 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宋仁宗时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 1 )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________作用。

( 2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而终不可者________ ②其谁与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如公器质深厚

A: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B: 盛衰兴废
C: 属予作文以记
D: 得心而寓之酒也
( 3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 4 )(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 5 )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 6 )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 1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 2 )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 3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 4 )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
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将我们推向当前国际格局的一个特殊位置,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两个问题的本质。一个是这一暴行的侵略本质昭然若揭,任什么人权、人道、民主、自由的标榜都再难掩盖得住;一个是发展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是硬道理。这使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不讲道义,只讲实力,称王称霸,必将自取灭亡,主持正义,缺少实力,贫穷落后,则只能挨打。只有两个文明相结合,有理有节又有力,才可能成为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
②关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生产力发展对于历史进步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早在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成为共产党人的基本常识和理论武器,并因此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但是,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强烈的形式在这两个问题上给中国人民以震撼,以提醒,这在过去并不多见。中国人民似乎一下子清醒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因此也强大了许多。
③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体现在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全国上下义正辞严的抗议活动中,也体现在群情激昂而不乱、仇恨万丈而不过激地严格依法行事中,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巨大凝聚力,体现了不畏强暴、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意志;展现出一派"国家兴亡,___________。"的感人景象和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再不会因反帝爱国出现百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也不会因盲目造反出现"文化大革命"时的"红卫兵"运动。这是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一个极大提高,是中华民族素质的一个极大提高。
④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体现在化悲愤为力量.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上,把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教训,也是血的见证。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这样做,保持了稳定,促进了发展,取得了成就,西方敌对势力难以容忍,妄想把我们搞乱,以便乱中伺变,以压促变,是比导弹袭击更为狠毒的罪恶用心。但在觉悟的中国人民面前,什么力量也难扰乱中国人民的阵脚,扭转前进的方向。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坚守岗位,努力学习和工作,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最有力量的抗议。
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凌辱,也在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中锻炼了不畏强暴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今天的觉悟和力量,是近百年特别是诞生以来,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改革开放20年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然结果,是10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勇于开拓、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领导的坚强和成熟。通过对于这起事件的处理,我们看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气魄和能力,看到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坚如磐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前途无量,不可阻挡!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成语"昭然若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感情色彩上看,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补写的第③段中所引名句的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第④段中"悲愤"一词能不能换成"悲痛"?为什么?

( 4 )第④段中划线的"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第⑤段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体现在许多方面,联系教学设计>文章,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体现在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义正辞严的抗议活动中。
B: 体现在既群情激昂、仇恨万丈,而又不乱、不过激地严格依法行事中。
C: 体现在对西方敌对势力所标榜的人权、人道、民主、自由的清醒认识的批判上。
D: 体现在化悲愤为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期不动摇上。
( 7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当今国际社会的特征便是:不讲道义,称王称霸;主持正义,只能挨打。
B: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给中国人民上了这样一课:帝国主义改变 不了侵略的本性;我们一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C: 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暴行,中国人民最有力的抗议就是,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坚守岗 位,努力学习和工作。
D: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优秀传统在对西方列强的反抗斗争中得到锻造。
( 8 )对教学设计>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驳斥了西方敌对势力所谓的人权、人道、民主、自由。
B: 本文紧扣论题,展开论述,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 本文用辛辣的语言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霸权主义行径给予无情的嘲讽。
D: 本文用辛辣的语言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霸权主义行径给予无情的嘲讽。D.本文具有战斗力和号召力,标题"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奉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朱自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哈利·波特、蜘蛛侠?抑或你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也成为了你的偶像?

请以“我的偶像”为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米不超过900字:(2)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的人名、地名、校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3)不得抄表,不得套作。书写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