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这是怎么啦?小文。”李萌说:“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你的。”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B: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 世外桃源 后起之秀 孜孜不倦 似火骄阳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 代价 出现 清澈 特别解说:这四个词语词性各不相同。 |
2、 | 古代用来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的文体是( ) A: 说 B: 序 C: 铭 D: 记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 也不要盲目乐观。 C: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 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4、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应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因故迟到,你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让您恭候了。” B: “小伙子,你知道人民广场怎么走吗?”小张热情地说:“路不远,我带您过去吧。” C: 在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小雷的脚,他生气地说:“谁踩了我的脚,赶紧道歉!” D: 小华对我说:“你进步很大嘛。”我得意地说:“那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粗制滥造的剧本,实在拍不出什么好戏。B: 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C: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灾区的废墟上就只剩下家徒四壁。 D: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
6、 |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B: 他住在一个荒僻的小山村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日子过得很艰苦。 C: 连续的雾霾天让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才能让蓝天白云归来已成为大家随声附和的话题。 D: 作为年度大戏,《芈月传》播出后收视率连创新高,然而在很多网友心中《甄嬛传》更胜一筹。 |
7、 |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王小艺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编辑时连声说:“请老师斧正!” B: 星期天是艾老师七十周岁的生日,作为他的高足,我一定要前去为恩师祝寿。 C: 主持人说:“刚才王小明的讲话十分精彩,他已经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言。” D: 碰到又开了一家连锁店的朋友,小高说:“老兄,我明天一定要惠顾你的新店。”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曦月(xī) 经纶(lún) 纤云(qiān) 轩邈(miǎo)B: 十仞(rèn) 沿溯(shù) 藻荇(xìng) 驱犊(dú) C: 燕然(yān) 横柯(kē) 素湍(tuān) 缥碧(piǎo) D: 戾天(lì) 飞漱(shù) 萋萋(qī) 千转(zhuǎn) |
9、 |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禀赋(bǐn) 啜泣(chuò) 潸然泪下(sān) B: 澎湃(pài) 甬道(yǒng) 露出马脚(lù) C: 脱臼(qiù) 热衷(zhōng) 颓垣断壁(yuán) D: 纽带(niǔ) 绽出(diàn) 擅自做主(shàn) |
10、 |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秋天到了,公园里蜂围蝶阵,原来是桂花开了。 D: 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
古诗鉴赏,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③迨:等到。④倍:通“背”。 ( 1 )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年丧父 B: 经济困难 C: 身体不适 D: 勤奋好学 ( 2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 3 )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②只,只有。③句首语气词。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 5 )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 1 )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 4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芦苇花的精魂
付秀宏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轻柔的芦苇花,温煦中有些苍凉,像一轴一轴的黄云在斑驳的绿海中涂抹,又像一展又一展古战场的旌旗。芦苇花不似苇海里枝叶那般喧闹,只是在微凉的感觉中,送一丝丝润滑过来。也许,那种油润的梦,那种柔情的恬,都活在那里。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祖国母亲,历经无数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的眼里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的质朴温暖和坚韧不拔,让芦苇荡获得了达观、博爱的人文意趣。芦苇荡撒退时,某些芦苇花还在用热烈真挚的爱心——把生命的残酷和悲凉改写成诗的礼赞。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把微笑的种子播撒给无边无际。
④芦苇花在无声的大自然中,在冷冷暖暖的颠簸之间,不断与时间赛跑着。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坚守,也是医务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
⑤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他的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⑥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所以他对时间特别敏感。他曾说,只有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⑦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划地写着、写着,就像慢镜头一样。
⑧天暗得几乎让人窒息,午夜下起了小雪。清晨,日光没有从天际的那边射过来,一切在肃杀中隐隐约约变得朦胧,生命的楷书似在风中随芦苇花随意翻动。冬春时节,芦苇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似雪花在空中任性地飞舞。这正是“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⑨那飘扬在苇秆上的花呀,一直铺展在我们的心房。每年三月烧芦苇作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有人说,秋天的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青青芦苇嬗变成白茫茫的芦苇花,这乃成熟冷峻的美,然后直至枯萎。内心质朴的人们却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⑩一个人的良知何处来?生于良心;那么,良心又从何处来?生于不灭的心性。凝思一想,芦苇秆做到了心要虚,无一点儿渣滓;而芦苇花做到了爱无边,无一丝欠缺。宁静、忍耐、安详、谦虚、奉献、涵容——芦苇荡里的芦苇花,让我懂得冬天不是寂寞冷落,早春也并非万物凋敝,这是芦苇花写在时空中的不灭精魂呀!
( 1 )文中的张定宇医生是“芦苇花的精魂”的代表,请概括张定宇的事迹。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把微笑的种子播撒给无边无际。
( 3 )品味下列画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①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
②那飘扬在苇秆上的花呀,一直铺展在我们的心房。
( 4 )本文以“芦苇花的精魂”为题,有何作用?写作:
大千世界,路,有无数。
或长,或短;或狭,或宽;或坎坷,或平坦……
耕耘,是蚯蚓的路;探索,是小溪的路;摧毁,是飓风的路;发光,是闪电的路……
彩虹的路是绚丽的,但那是虚幻的;流星的路是短暂的,但这是辉煌的;爬山虎的路是艰难的,也是无畏的;老黄牛的路是泥泞的,也是踏实的……
要求: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