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B: “张这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C: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D: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
2、 | 下列各句中对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B: “大山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中的“大山深处”是句子的状语部分。 C: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主干是“长城显示了智慧和力量”。 D: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是陈述句。 |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需要把有 的构思摆在制造业的核心位置。 ②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词和朗读时基本功, 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孩子的基本功才能算打扎实了。 ③家庭教育专业化 , 在政府主导下,开设父母学校应迅速提到议事日程上。 A: 创设 只要 迫不及待 B: 创意 只有 迫在眉睫 C: 创意 只要 迫在眉睫 D: 创设 只有 迫不及待 |
4、 | 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______的作品。( ) A: 歌德 B: 都德 C: 大仲马 D: 小仲马 |
5、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秩序(zhì) 胸脯(fǔ) 晌午(shǎng) 九曲连环(qū) B: 修葺(qì) 门框(kuàng) 呜咽(yàn) 鲜为人知(xiǎn) C: 粗拙(zhuō) 哀悼(dào) 憎恶(zēng) 诲人不倦(huì) D: 亘古(gèng) 门槛(kǎn) 污秽(huì) 锲而不舍(qiè) |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B: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C: 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D: “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B: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 经过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
8、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格里什率领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1月6日抵达北京,中美双方从今天开始将展开为期两天的面对面。(把“展开”改为“进行”) B: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重视经典古文,弘扬传统文化”。(句末加“的活动”) C: 孟晚舟女土在加拿大被拘留,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做了报道。(“关于”改为“对”) D: 那些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们,像一支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人生多有价值啊!(“照亮了別人”与“毁灭了自己”互换)。 |
9、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着(zhuó)落 归省(xǐng) 濒(pín)临 矫(jiǎo)揉造作 B: 拘泥(nì) 拼(pīn)凑 和(hé)谐 附庸(yōng)风雅 C: 睿(ruì)智 中(zhōng)看 旌(jīng)旗 分(fēn)外妖娆 D: 震悚(sōng) 档(dàng)案 湍(tuān)急 相形见绌(zhù) |
10、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祝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D: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即对每个问题都追根究底,吹毛求疵。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无题① 陈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 1 )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 )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 3 )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大观”与上文“________”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 2 )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 ( 3 )本文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作用是________。 ( 4 )根据你的感受,用流畅的语言写出句中加线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 |
阅读《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一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地热爱阅读。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于日内瓦,那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工人们在闲暇时常常阅读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这对今天的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
②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 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艺术学派、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
③伟大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
④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阅读去亲近伟大的心灵,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无法实现这种亲近的。
⑤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
在日常实践中锤炼品德完善人格
①道德,几千年来都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论语》有言“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大学》曾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思想家们把个人品德修养、品德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人作为国家社会的基础细胞,其人格的完善与塑造,正是小家幸福美满、国家和平昌盛的基石。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品德之所以闪现着人格光彩,也因它从来不是上天赋予,不是某个人的专有财富,而是每个人后天习得,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这种斗争,常常在善恶之间,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在宽厚与狭隘之间,在勤劳与懒惰之间……道德界定了是非善恶,这样的选择权,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③灿烂的星空中,总有瞩目的星辰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那些让人动容的道德力量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2年如一日默默守岛的爱国赤子心;是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为保护战友英勇负伤的无私;是退休老人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奉献;是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于无声处再现生命蓬勃的自强。这些普通人展现出的人格魅力,标定了一座座高峰,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完善自身的坚定信念。
④个人品德成于日常实践修炼。十字路口的遵规守纪,公交车上的文明礼让,工作上的积极主动,邻里间的宽容以待都是锤炼品行的好方法。而品行也从来不是一次性“用品”,一两次坚守、一两次奉献、一两次善举都不能称之为拥有了良好品德。品德需内化于心、内化于生命全程,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⑤小事小节中有原则、有品德、有人格。而日常修炼中每个人品德上的一小步,终将汇成社会道德前进的一大步。
(选自2019年11月3日《中国青年网》,有删改作者浔山)
( 1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阅读下面朱自清赞颂闻一多的一首诗,联系课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精彩的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100字左右。)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