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B: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
2、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3、 |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下已经进入了“超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及慢情调。 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 “体验”“思考”“质疑”“沉淀” 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 A: 虽然 因为 就B: 虽然 因为 才 C: 即使 所以 才 D: 即使 所以 就 |
4、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
5、 |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________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________。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你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B: 要是你觉得委曲了,不要到处哭着喊着去博取同情,别人的同情太廉价,能让你变得坚强的还是你自己。 C: 桃林间走出一群儿童,女孩子个个花枝招展 , 男孩子人人眉清目秀,他们都穿着各色的春装,真是好看。 D: 如果每个人、每件事物都各得其所 , 那么很多东西都可以和谐相处了,我们生活中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少。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中很神圣。 A: ③②④⑥⑤① B: ③①②⑤⑥④ C: ④③②⑥①⑤ D: ④①③②⑤⑥ |
8、 |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9、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提高”改为“增强”。) B: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删掉“在……上”。) C: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在“PM2.5”,后加上“的空调”。) D: 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删掉“因为”。) |
10、 | 下列词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匿名(隐藏) 不逊(无理)B: 油光可鉴(照)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C: 鲜为人知(少) 郁郁寡欢(少) D: 水皆缥碧(青白色) 横柯上蔽(树木枝干) |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1 )第二句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字,最能突出诗题“城东早春”中的“早”字。( 2 )下列有关此诗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清”字用得贴切,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B: 全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 C: 全诗用了“对比”的手法:早春“清景”与“花似锦”形成对比,“诗家”与“看花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的春天景色的喜爱。 D: 如果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也可以把此诗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重复那些已经俗滥的旧套。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安世传(节选)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①除:任命,授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主上方以孝治天下________ ②若以老母辞________ ③或帝盛怒________ ④复前抗辞________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旁 侍 者 远 观 蓄 缩 悚 汗 目 之 曰 “殿 上 虎” 一 时 无 不 敬 慑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 4 )选文写刘安世母亲与旁侍者,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请简要分析。 |
天空的表情
《诗经》里说:《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音dì
dōng,虹的别名。 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观天巨眼”FAST
①随着FAST(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镜片”吊装完毕,其主体工程反射面单元系统——直径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锅盖”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它被称作“天眼”。
②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如今,“天眼”反射面单元完工,用FAST工程总工艺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启明的话说,就好比500米口径的“大锅”建成了,300米的“碗”可以在“大锅”里滚来滚去,以便接收宇宙信号。事实上,FAST在此之前的调试过程中,就已经接收到一些信号——这口大锅的每一次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次信号“接收”的过程。
③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一手的宇宙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要把背景的杂音过滤掉,才能知道它究竟“听”到了什么。毕竟,处于调试阶段的“倾听”环境不够理想——FAST无法忍受一个充斥着电波的环境。同时为了把工程开挖量降到最低,通过卫星搜索,层层筛选,最终定址于黔东南一个名为大窝凼的“天坑”。大窝凼形状大而圆,与FAST造型最接近。周围有3座山峰,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犹如一个天然的锅架,刚好稳稳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除此之外,这片洼地附近一带人烟稀少,宁静的旷野环境还有利于减少电磁波对FAST带来的干扰。对这口大锅来说,这将是一个极佳的观测环境。
④大窝凼这个地点虽然好,但是,要在如此崎岖复杂的山区铸造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一口“锅”,确实让专家们费尽了脑筋。各路人马献计献策,最终“索网”方案得到采纳。这一方案最大特点是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极大提升观测效率。然而,整个索网共计有2225个节点,安装跨度极大。为此,工人们要悬在位于600—700米高空且倾斜的“篮子”中进行空中作业。仅铺设那些反射板就用去了约1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
⑤还值得一提的是,受自重和风载引起形变所制约,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一般只有100米。而采纳索网结构的500米口径“天眼”轻松突破百米极限,不仅开创了巨型射电望远镜建造的新模式,而且其投入使用后的灵敏度将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的3.25倍。
⑥“天眼”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如何躲避风雨雷电?雨水的因素,科学家们在选址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实地勘探时,喀斯特地貌独有的成熟的地下暗河网络与数量众多的溶洞,给项目组带来了惊喜:“整个洼地打了至少600多个孔,简直成了一个大筛子。”这意味着,“天眼”具有天然的落水功能,一旦下雨,水会很快地向地下渗透,可以避免在望远镜台址积水对电子设备造成破坏。
⑦此外,近距离观察“天眼”会发现,看似光溜的铝合金主动反射面面板上其实密布着无数孔洞。这些小孔用来减少风负载,还能提高透光率,让天线面的草木得以生长,避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非常重要,不然一旦水土流失严重,洼地遇到下雨就整个变成了泥塘。当然,肆意生长的藤蔓如爬到反射面板上,同样会对探测工作造成干扰,所以需要定期清理。
⑧专家表示,针对贵州当地可能出现的极端雨雪、冰雹和雷暴天气,“天眼”也都已做了相应准备,例如为避雷,给所有金属设备整体接地,一旦遭遇雷电能很快消散。而且按经验测算,当地极端天气在一年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通常在10天左右),因此影响不会太大。
( 1 )结合选文第3自然段,说说FAST为何选址大窝凼?事实上 , FAST在此之前的调试过程中,就已经接收到一些信号——这口大锅的每一次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次信号“接收”的过程。
( 3 )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