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大余县青龙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御聘 瞟缈 愚蠢 孤苦伶仃
B: 贮立 赠送 倏地 迫不及待
C: 斑蝥 灌溉 臃肿 见异思迁
D: 流淌 狭溢 长喙 一尘不染
2、表述没有毛病的是( )
A: 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B: 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的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C: 我读了介绍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怎样攀登“哥德巴赫猜想”数学高峰的文章。
D: 流行性感冒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是致死的疾病,别国为此病而死的病例也不少。
3、

对下面一句话的谓语和宾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A: 用 目光
B: 张望着 世界
C: 惊奇 世界
D: 用 世界
4、

下列各组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奇山异水,天下独 赞不
B: 食之不能其材 鞠躬
C: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久盛名
D: 无从书以观 宁静
5、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 )
A: 长度
B: 面积
C: 体积
D: 重量
6、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B: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 , 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C: 杭州市“寻找贴心物业人”大型专题活动目前圆满结束,20名无业人员及团队锋芒毕露 , 获得最具人气奖。
D: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广阔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8、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jiào) 笨(zhuó) 澈(chénɡ) 塌(dān)
B: 缈(piāo) 显耀(yào) 狭(ài) 烧(zhuó)
C: 忙(nǜ) 行(zhuì) 充(pèi) (quán)伏
D: 放(sì) 刻(kē) 瓢(dān) 怪(chēnɡ)
9、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份。
B: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上座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八佰》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
B: 孩子们被家长接回家时,那“老师再见!”“好,明天见!”的相互道别声,不绝于耳。
C: 班队会上,班主任引导学生思、查、辩、学,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打造校园绿色网络学习空间。
D: 泰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代表化身小《啄木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啄木”之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③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③纵使:纵然,即使。

( 1 )诗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中的“弄”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你能说说这个字好在哪里吗?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靖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时阴,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注释)①城薛:修筑薛地的城墙。②谏:规劝。③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④臣请烹:我情愿受烹刑。⑤阴:庇护,荫庇。⑥奚:何。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为客/北巫峡
B: 靖郭君见之/势利导
C: 臣不敢以死为戏/肉食者
D: 犹之无也/满招损,谦受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

( 3 )请你依据选文具体分析齐国门客进谏的智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磨”到最后
王晓河
“我磨墨,墨磨我”,这是画家韩羽的一枚书法印章。他自幼热爱文学、戏剧。搞漫画创作,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那时,他向省报投稿,天天投,天天退,如此持续了几年,把美术编辑都投怕了。他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幽默地写下了如此对联:“惯以坏画充好画,聊将嘘声作赞声。”
两个“磨”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磨墨,“朵朵花开淡墨痕”,磨我,独树一帜丹青手。他的书画功底老到、深厚,不但“磨”进了电影、戏剧,而且“磨”进了书法、“磨”进了文章杂学。他的书、画、文章,外行觉得有意思,内行觉得见功夫,堪称独一无二。他创作极认真,圈里人都知道,韩先生一是作画少,另就是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来,而是撕掉。他的标准不是创作不出手,他不愿重复自己,不愿复制自己。他的作品轻松好玩,令人赏心悦目,据说他的创作过程是很痛苦的。先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继而掼笔撕纸、长吁短叹,久不得其要,继而灵感偶至,马上抓住。韩羽的“磨”字诀给人生以太多的教益。
磨,磨难、磨炼、磨砺、磨合……似乎都和人生有缘,所以许多人生警语,也都带着“磨”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宝剑锋从磨砺出”……警示人们要认识磨、善待磨、不怕磨,要耐磨、多磨、自觉磨。“磨”是砥砺,增其锋利,“磨”是打造,锻出新生;“磨”是一次次与外力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个引发事物发生渐变的过程。《浮士德》里土地之神唱了这样一首人生之歌:“生潮中,业浪里,淘上复淘下,浮来又浮去,生而死,死而葬,一个永恒的大洋,一个连续的波浪,一个有光辉的生长……”其意蕴涵的也是“磨”。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有的人下岗了,却打拼出一番新天地;有的人失败了,却东山再起;有的双腿失灵,却走得更远了……自古雄才多磨难,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磨”,使得他们砺心练脑、强魂健魄,走向新生。
巴尔扎克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刻在他的手杖上:“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19世纪后期,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在总结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创作时,也引用过巴尔扎克这句话。但是他颠倒了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他说:“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大师大见解,磨至粉碎,磨成双向,功夫深,力度大,质量高。不磨不粉碎障碍,无以前进;不磨不粉碎自己,无以提高。大凡德高望重者、事业辉煌者、叱咤风云者,莫不是磨着困难磨着自己、粉碎着障碍粉碎着自己,步向新生、步向辉煌的。有人想轻松之磨,磨来磨去无精神;有人作虚假之磨,碌碌无为度一生。所以,磨须有心有志,磨要脱胎换骨。
贝多芬说:“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己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人生曲折,跌宕起伏,“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希冀和祝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然而,许多人对“磨”厌恶、惧怕,在他们心目中,一蹴而就是快慰,反反复复是窝囊,总想三板斧劈尽一切障碍,三把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往往事与愿违。而磨砺临头不去“磨”,被动挨“磨”怨天尤人,如此人生态度则更不可取。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诗句告诉世人,人生的磨击是少不了的,关键在于自身坚劲,经磨、耐磨、迎“磨”而上,就会磨出灿烂的人生。
(选自《黄石日报》)

( 1 )文章开头不提观点,却从韩羽的书法创作和成就写起,作用是什么?

( 2 )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①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②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

( 3 )作者说“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的,请你为本文补充一个因“磨”而成功的事例。

(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磨’到最后”蕴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1 )把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中,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

( 2 )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
( 3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 4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________;“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________。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________。
( 5 )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感人了,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你的( ),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章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班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