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株洲市石峰区逸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词性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曾经 刚刚 立刻 马上
B: 除了 按照 关于 为了
C: 对于 为了 但是 而且
D: 并且 如果 虽然 只有
2、

下列词语书写及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chèn) 驰 (chěng) 别 ( jué) 粗制滥造
B: 当 (gòu) 朴 (chún) 谮害 (zèn) 心无旁骛
C: 临 (bīn) 雾霭 (ǎi ) 拮 (jū) 题纲挈领
D: 默 (jiān) 美 (pì) 伎 (liǎng) 义愤填膺
3、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伏 罚(chéng) (ài) 神采奕奕
B: 纯粹 职(xùn) 塌(dān) 惊慌失措
C: 安详 立(zhù) 然(mù) 漠不关心
D: 热忱 栏(zhà) 温(mù) 篷勃气概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岁月如歌”毕业晚会上,看了他俩幽默搞笑的表演,老师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很难提高。
C: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的公交车,她首当其冲 , 奋不顾身地推开了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车轮下,失去了双腿。
D: 鄂州在建设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 , 开发了以洋澜湖、长江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5、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狭(yì) 恿(sǒnɡ) 岩(jǐ) 不足道(wēi)
B: 离(tuō) 污(sè) 待(nüè) 轻怕重(zhān)
C: 实(jiàn) 突(wù) 派(qiǎn) 堂大笑(hōnɡ)
D: 鄙(báo) 纯(cuì) 伏(quǎn) 不关心(mò)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职称制度改革是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千百万中小学教师切身利益和专业发展的大事,不应被误读,更不能矫枉过正。
B: 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 “社会有分工,劳动无贵贱。”一个人获得成功,固然主要靠自己努力,但是没有支撑环境,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学生应该懂得感恩,也懂得尊重社会的不同分工。
7、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大突破。
B: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失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C: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雕塑的细节非常精致 , 连衬衣、中衣、袈裟都层次清楚。
B: 要想留住年味儿的“魂”,既需要增进代际沟通 , 也要增强节日的仪式感和传播力。
C: 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D: 昨天去张家界游玩,我们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够,还在农家乐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校长希望全体同学培养“七种习惯”“五种意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B: 如果谦虚,你就会进步,如果骄傲,你就会落后。
C: “今天哪个扫地?”我怯怯地回答,“是我。”
D: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和越鸟不忘根本,这正如我们不忘初心。
10、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3.3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B: 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细分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C: 两年后的春天,我们又到南山上种了六棵树,三棵松树,两棵云杉,围着一棵桂花。
D: “牺牲”一词原是对做祭品的牲畜的通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后来“牺牲”的意义转化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甲】使至塞上(唐·王维) 【乙】从军行(唐·王昌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乙诗中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 2 )从内容上看,两首都是________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联系背景与诗句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耕于南阳 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鄙 ________

③后倾覆 ________

仰于官 ________

( 2 )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4 )由(甲)(乙)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 1 )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 2 )心理学家认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如果存在,那区别又是什么呢?
( 3 )如何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
( 4 )以上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5 )联系自己了解到的一些课外知识,说一说贝多芬、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的创造力分别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
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⑪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⑫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⑬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 1 )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的哪一个细节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
( 3 )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答:对害虫轻视→________→ ________→鞠躬

( 4 )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
( 5 )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桥。有石桥、天桥、铁路桥,有廊桥、花桥、九曲桥,有“心桥”“鹊桥”“智慧之桥”“财富之桥”……这一道道风景,或演绎感人的故事,或倾诉难忘的情思,或蕴含深刻的哲理……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二)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鸟鸣,也许是醉心校园美景,也许是流连名胜古迹……总之,大自然的美妙总会让你沉浸其中,心醉神迷。

请以“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2)重点突出,能写出所描写对象的特点;(3)不少于6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