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远安县洋坪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 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3、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4、选择填入括号恰当的词语。 ( )

①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


A: ①度 ②无奈 ③生长
B: ①拖 ②高兴 ③覆盖
C: ①熬 ②信服 ③铺
D: ①活 ②犹豫 ③滋生
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 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7、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zàn) 打(shé) 水(chān) 不置辩(xiè)
B: 星宿(xiù) 咳(sòu) 看(zhòng) 不人事(xǐng)
C: 俯(kàn) 心(xuán) 颟(hān) 栩如生(xǔ)
D: 俐(líng) 公(xiàng) 惊(jiào) 无精打(chǎi)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璀灿 谪守 德隆望尊 海市蜃楼 苍海桑田
B: 家具 磐石 一抔黄土 恼羞成怒 口干舌燥
C: 勾当 蓬篙 阡陌交通 排山捣海 高屋建瓴
D: 嬉闹 芳馨 粗制乱造 冰凉砭骨 丰功伟迹
9、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李代桃僵 , 不是帮他,反而害了他。
B: 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只将牟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C: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前仆后继
D: 唐僧看见了,不由分说念起了紧箍咒,痛得悟空哇哇直叫。
10、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
B: 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 杨振宁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 2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②甓(pì):砖。③阃(kǔn)外:统兵在外。④樗蒱(chūpú):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⑤牧猪奴:指赌徒。⑥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纲纪皆之(困难、艰巨)
B: 岂可游荒醉(放纵)
C: 虽必喜(少,小)
D: 而贼人稻(糟蹋)
( 2 )文中画波浪线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
B: 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
C: 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
D: 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

②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陶侃”这一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文段来源于2015年湖南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②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

( 3 )请分点概括文中提到的几种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的益处。

( 4 )邻居王阿姨是典型的“自然爱好者”,每次购买食品时都会谈“剂”色变,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对她进行劝说。

阅读《父亲是一条鱼》,回答后面小题。

①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②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 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它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③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④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⑤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⑥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 1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 2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 3 )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 4 )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命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听到或看到的一句话触动。一句安慰,一句劝告,一句鼓励,一则名言……于不经意问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

请以“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B材料作文

山腰有一小村庄,多年来村民日常用水一直取自村口一眼古井,可近日井水忽然枯竭,村民只好下山取水。李老汉也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人一天轮流下山取水。

首日,大儿子早早起身,肩担两桶,直奔山下,不辞辛苦,往返四次,总算在日落西山时注满了家中大缸。

第二天,二儿子携四只空桶下山,先到朋友家借马一匹,以马载桶,往返两次,日方过午,已将大缸注满。

第三天,轮到三儿子取水,他想起日前在山顶砍柴时所见清泉,于是上山循流观察地势,深思熟虑后召来村民,移石挖沟,山泉遂改道流经村中,村民再无缺水之苦。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事要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