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这两天东奔西跑,忙得不可开交。B: 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 , 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也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C: 我的同桌听课专心,思考缜密,做事更是一丝不苟。 D: 我说的是孔子东游,而你说的是西天取经,真是可望不可即。 |
2、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B: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C: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D: 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 , 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 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 , 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 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谦虚谨慎,即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 , 得意忘形。 B: 独善园的长廊虽占地不多,却同温馨亭与石屿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C: 第二节课下了,同学们前赴后继地奔向操场。 D: 孤陋寡闻的他居然知道梵蒂冈这个国家。 |
5、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B: 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然后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C: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D: “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着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 |
6、 |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钥匙 妇孺皆知 锋芒必露 炯炯目光B: 懊悔 一泻万丈 深恶痛疾 历尽心血 C: 校补 言外之意 迥乎不同 目不窥圆 D: 污秽 九曲连环 刮目相待 大庭广众 |
7、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舟十一号”航天团队_______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_______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_______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A: 众志成城清脆飘浮 B: 同舟共济精准镌刻 C: 众目睽睽典雅刻画 D: 同心协力准确堆砌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惩戒/逞能 着落/着迷 粗犷/心旷神怡 热忱/高枕而卧 B: 鄙薄/薄雪 倜傥/倘若 分歧/杞人忧天 搓捻/拈轻怕重 C: 贮蓄/伫立 庇护/譬如 派遣/畏罪潜逃 浑浊/混为一谈 D: 黄晕/晕眩 干涸/禁锢 刨冰/刨根问底 莅临/淅淅沥沥 |
9、 | 请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最恰当地一项( )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____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地要用这水滴来代替大海。 A: 宣称 既然 终究 恬不知耻B: 宣扬 既然 终究 不自量力 C: 宣扬 如果 毕竟 恬不知耻 D: 宣称 如果 毕竟 不自量力 |
10、 | 选出下列词语不成为近义词的一项( ) A: 屈辱——屈从 激动——激励 B: 繁荣——繁华 揭露——揭示 C: 展现——展示 长远——长久 D: 回顾——回忆 热情——热忱 |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C: 作者写奇山异水,由近及远,近写水,远写山,体现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观察顺序。 D: 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
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
林清玄
①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②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③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④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⑤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如果一人吃一碗鳝鱼面,恐怕需要花掉家里一星期的饭钱。
⑥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剖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⑦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⑧为什么洗也不洗?
⑨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⑩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⑪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⑫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⑬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香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⑭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每晚就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最好的美味。
⑮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法。
⑯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⑰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⑱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挚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⑲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⑳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选自《感悟》)
( 1 )请通读全文,以鳝骨为线索,梳理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妈妈讨要鳝骨——妈妈________——妈妈________——“我”由鳝骨汤而怀念母亲
( 2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梦醒时分
吴冠中①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蒙眬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梦见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④记得我上学后,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我记着父亲的话,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粮、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父亲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⑥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⑦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既节省了旅费,又兼做宿店和饭店。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⑪……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书,有删改)
【注释】①[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粜(tiào)粮]卖出粮食。
( 1 )阅读文章④-⑨段,概括作者求学之路上的往事。①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②________
③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④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⑤________
( 2 )这篇文章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从第⑥段或第⑨段中选取语句进行批注,说说作者是如何在细微之处表现父子深情的。我选的语句:________
我的批注________
( 3 )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这与后面当他梦醒时忆起父母“枕边一片湿”并不矛盾。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