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石家庄市元氏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 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 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 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2、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 孟浩然
B: 王勃
C: 王维
D: 苏轼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学生作业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现象,老师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乐此不疲
B: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啊!”
C: 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 使这个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 在今年的中考复习研讨会上,王老师就如何提高备考成绩提出了真知灼见的意见。
4、对下列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首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B: 本诗借景抒情,实写了诗人俯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C: “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
D: 诗最后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5、下列对各首古诗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完全被湖光山色所陶醉,从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游春的喜悦的心情及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B: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他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同时借景抒情,真实的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 。
C: 《使至塞上》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出使边塞的经历,善于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并在尾联含蓄表达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 《黄鹤楼》一诗首联写传说中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只有黄鹤楼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似乎已无所凭依,强调时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7、下列句子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不当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B: 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C: 家母常常告诫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D: 这种壁纸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日里,在鸣虫的(cóng)恿下,枫叶酝(niàng)了一夏的能量,迫不急待地爆满枝头,红得逼退了所有的色彩。
B: 一个在工作上不(niān)轻怕重,对别人毫不吝啬的人,一定会比咄(duō)逼人的你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C: 商场里人头(cuán)动,既有狡(xié)的摊主与客人的讨价声,也有找不着自家孩子而惊慌失错的大人。
D: 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就可以贪(lán)地领略大自然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享受或净谧或高(mào)的四季美景。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蓬蒿 旁鹜 引颈受戮
B: 慰藉 告罄 莫明其妙
C: 沧桑 笙萧 锋芒毕露
D: 馈赠 陷阱 再接再厉
10、

选出填入下面句子中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____________在地面上。

②蔚蓝的天空____________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③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____________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

A: ①倒映;②倒栽;③倒影
B: ①倒栽;② 倒映;③倒影
C: ①倒挂;②倒映;③倒影
D: ①倒栽;②倒影;③倒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 2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又何________

牺牲玉帛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 1 )选文由①至②段写了“我”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把它说出来;并想一想“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2 )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 突出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照应了开头,“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 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的原因之一。
D: 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 3 )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赏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句中的“找不着”能否换成“看不见”了?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珍珠

(荡梦堂)
①约翰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珠宝修理店。他有一个坏习惯:一旦有顾客来修理珠宝金银,他总会想尽办法从中谋利,轻时刮些金屑银屑,重时偷梁换柱,以假乱真。正因为如此,约翰的修理店每况愈下,生意越来越清淡。
②一天上午,约翰正闲得发慌,突然有位打扮高雅的中年妇女走进店来。她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白色手绢包,然后逐层掀开,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散落其中,色若凝脂,却又光可鉴人。“先生,可以给我穿根银线吗?”那妇人问道。
约翰小心翼翼地接过手绢,手微微有些颤抖,这是他见过的最珍贵的珠宝。“没问题,十分钟就行。你稍等。”说着,他端坐到工作台前。珍珠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炫目。他细细数了数,一共32颗,如果串起来,该是何等的华美?约翰一边暗叹,一边取出一米来长的细如发丝的银线。他侧过头,偷偷瞥了一眼那妇人,见她坐在沙发上休息,手捧杂志,面露浅浅的笑容。
④约翰悄悄回过头,紧接着他又悄悄拉开了工作台最小的一个抽屉。那是一个特别的抽屉,对他来说简直像个百宝箱。约翰翻弄着寻找什么东西,由于紧张,他明显可以感觉到自己猛烈的心跳。从一开始他就有个贪婪的念头——换下一颗珍珠,找个次品充数。然而结果让他非常失望,他的计划落空了,因为他翻遍了百宝箱,居然找不到一颗个头和色泽可以与其媲美的替代品。约翰左顾右盼,慌慌张张,终于把珍珠串好了。他看了看摆钟,花去了一刻钟时间。
⑤“串好了。”约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把项链交给妇人。妇人左手接过珍珠,右手轻轻地抚摸,显得爱不释手。突然她右手慢慢地一颗一颗地捻过去,似在细数。就在那一刻,约翰莫名地紧张起来,头上不禁渗出丝丝汗水。因为他私下扣留了一颗珍珠没有串上去。约翰千般悔恨,吓得面如土色,心里早已经做好了无比糟糕的准备。
⑥然而,就在这时,令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你的手工不错。刚好32颗,只是索扣有点松,你能再看看吗?”那妇人突然问道。
⑦约翰惊讶地接过珍珠,暗自庆幸妇人没有直面揭穿事实,而是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庆幸之余,他不禁又为她的聪明大度深深折服。他重振精神,假意修正索扣,悄悄把最后那颗扣留的珍珠加了进去,前后短短一分钟不到。
⑧约翰再次恭恭敬敬地交给妇人,说:“您看看,行不行?”
⑨那妇人假装看了看,说道:“非常好。”
⑩“您数数,32颗珍珠。”
⑪妇人却已用手绢包了起来,莞尔一笑,说:“我相信你的人品,就像你的手艺。”约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⑫从那以后,约翰痛改前非,生意也日见好转。

(选自《小小说月刊》)

( 1 )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从全文看,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 3 )请仔细品读第③段画线句,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一下此时此刻约翰的心理活动,并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出来。

( 4 )约翰前后两次串珍珠的经过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 5 )文章以“珍珠”为题,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文题一:“为 竖起大拇指”。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写作要求:(1)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不得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除诗歌除,文体不限。(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