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鸡西市育才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焉/不容发
B: 望其旗/所向披
C: 公将之/锣喧天
D: 小未孚/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___,掷地有声;为人有_____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_______,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 质量 雅量 分量
B: 质量 分量 雅量
C: 分量 雅量 质量
D: 分量 质量 雅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百里杜鹃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响。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6年“G20峰会”的志愿者报名工作,已于昨日截止
B: 春天的脚步近了。你瞧,远处山岭的积雪融化了,植物换上了一层新绿,勤劳的人们又要开始忙碌了。
C: 电视剧《芈月传》播出时,大家都趴在屏幕前观看,真可谓万人空巷
D: 他擅长写像新月一样柔美的诗,她擅长勾勒雨丝一样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古诗画,那真是相得益彰啊!
6、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xùn) (juán)发 责(jié) 文(zhōu)绉
B: 荸(qi ) (shuò)方 (qǐ)首 脂粉(lián)
C: 招( lái ) 家(pēi) 琐(xuè) (gē)壁滩
D: (mú)取 愧(zuò) 禁(gù) (mǎo)劲儿
7、

选出对划线字解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秋天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这两个字形象生动,拟人手法让人联想到农民辛勤收割稻谷的丰收场面。)
B: 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贪婪:在这里是不知满足的意思,不含贬义,这个词深刻的表现了人们对新鲜空气的渴望。)
C: 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指声音很大很清晰,写出了热带地区的热闹繁杂。)
D: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副产品:本指附带生产的物品,这里指的是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8、下列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差(cēn) 包(bì) 汗流背(jiā) 深痛绝(wù)
B: 开(zhàn) 脸(xiá) 一丝不(gǒu) 而不舍(qiè)
C: 胆(què) 痛(zhì) 梦以求(mèi) 气冲牛(dǒu)
D: 刻(qǐng) 补(jiào) 为人知(xiān) 鞠躬尽(cuì)
9、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发射导弹的威胁,人们不禁怀疑:朝鲜到底是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扰乱地区和平?
B: 社保、医保下限的不断提高,彰显了我国政府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改善民生的决心。
C: 四月的瘦西湖万花园内,芍药、郁金香、牡丹、与海棠花次第开放,真是群芳争艳。
D: 美国苹果公司对待中国客户的态度,使其宣传的“世界各地执行同一标准”遭到质疑。
10、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阴阳”二字在古代指的是方位。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我国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指儿童;而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 1 )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________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 2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 3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论作文

欧阳修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②乘间:乘机。全品中考网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此少有________

②多作自能见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3 )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________。(请用原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 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的贴在她的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原文有删改)

( 1 )请阅读选文③-⑯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疯狂

( 2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的画线句子。
( 3 )第③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 4 )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前些日子,常去朋友开的一间小小的花店帮忙。

那日黄昏,花店马上就要打烊了。我正在做最后的清理工作,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走了进来。他白发银须,满脸的皱纹中分明流露出几许焦虑。他的出现与这个浪漫典雅的花店极不协调,平日看惯了俊男靓女穿梭往来,猛地出现一位古稀老人,着实令我一惊。

老人没说话,只是自顾寻找着什么。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一束含苞欲放的玫瑰花上,“我要一枝玫瑰花,红色的。”老人声音发颤地说。我给他挑选了一枝盛开的玫瑰,老人连连摆手:“要那枝,没开的。”A。

从此,总是在黄昏时分,总有那待放的玫瑰,老人每天都要来买一枝,一次、两次……我开始为那些玫瑰的去向疑惑:庆祝生日?不可能天天过生日;追求女孩?他早已过了那个年龄;难道此公人老心未老,与老伴寻找浪漫?

终于,在他第九次接过玫瑰花时,我禁不住把心中的疑问说给他听。老人望着手中的花,B“我老伴得了胃癌,晚期,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总是自言自语地说冬天来了,花谢了,我就要走了,我听得心里难受啊!我俩20岁成家,到今年整整50年了。想不到她晚年得了这绝症。我天天买玫瑰花,就是想让老伴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能看到鲜花。花不败,人心就不会死。”老人说着,眼圈儿就潮湿了。

从此,每个黄昏,我总要早早地挑选出一枝最娇艳的、含苞待放的玫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不自觉地盼望着老人出现。忽然有两日,老人没过来,一种不祥之兆袭上我的心头。果然第三天一大早老人出现时左臂上戴着黑纱。我明白他的老伴已离开了人世。老人噙着泪要了一枝玫瑰。我想他也许买下最后一枝玫瑰插入爱人的坟墓,以示对亡妻的怀念。我低声安慰并祝福老人与他的爱妻今生有情,来世续缘。

C“不!”老人望着我说:“她这辈子嫁给我,受穷没享到福,我是希望她来生嫁给一个有钱的人家!”

( 1 )注音: 靓________ 烊________

( 2 )文中有一句话:“轻轻地叹了口气:”应放在哪里最为恰当_____

A: A处
B: B处
C: C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青春因____ _美丽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活力”“知识”“感恩”等词语;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