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关于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解说:句中划线的“常”是副词,“因为”是连词,“的”是助词。 B: 我与他 改革开放 油盐酱醋 雄伟壮丽 表扬与鼓励 土地和杂草 解说:这一组短语的类型都是并列短语。 C: 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解说: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D: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解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故园的深沉怀恋。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松鼠》是根据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文章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B: 《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立意深刻而丰富 C: 《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课文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 D: 《国宝﹣大熊猫》开篇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科研价值”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然后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方面概括大熊猫的珍贵。课文按照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
3、 | 阅读以下文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中。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A: 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出了一组当代“自己的英雄”。 B: 画线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的省略。 C: 划线词“寻找英雄”“恪尽职守”都是动宾短语。 D: “执着”这个名词修饰“坚守”,概括了英雄精神的实质。 |
4、 |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 ④①③②⑤B: ④③①②⑤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②⑤③① |
5、 | 选出词语不完全同类的一项( ) A: 掌握 群众 参观 观察 B: 灿烂 碧绿 可爱 贫苦 C: 神色 世界 思想 明天 D: 我们 那边 这些 非常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追溯 烽燧 契合 白驹过隙B: 钟磬 愁怅 精萃 异曲同工 C: 蜇伏 璀灿 执拗 呕心沥血 D: 粗粝 闲暇 震悚 自出新裁 |
7、 | 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 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 和谐 荟萃 名负其实 咄咄逼人 D: 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及待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缠络 脑髓 纳凉 人生鼎沸 B: 蝉蜕 蜂密 纠纷 见义勇为 C: 探测 赠送 寂静 花团锦簇 D: 夹逢 软弱 矮小 废寝忘食 |
9、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B: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
10、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②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轻松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③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④网络热词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________。 A: 繁衍 左右逢源 消释 莫衷一是B: 繁殖 绝处逢生 消融 无所适从 C: 繁衍 绝处逢生 消释 无所适从 D: 繁殖 左右逢源 消融 莫衷一是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A: 值水俭(遇到) B: 处之不易(容易) C: 始得补诸生(开始) D: 躬畚土筑垣以居(亲自)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 A: 虽欲率物 虽乘奔御风 B: 勿以我受任方州 此独以跛之故 C: 家人且怨且叹 年且九十 D: 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而伯乐不常有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②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4 )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②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善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⑤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⑥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感,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⑦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感,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了。”
⑧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⑨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个等你的娃儿吗?”
⑩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⑪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⑫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⑬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地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她在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⑭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噼里啪啦全毁了。
⑮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⑯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⑰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⑱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⑲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⑳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㉑这是祖母的哲学。
(原文有改动)
( 1 )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①赏析文中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②结合语境,谈谈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 3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 4 )请结合全文,分析祖母这一人物形象。课外阅读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 2 )第③段中划线的“这”字指代什么?( 3 )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4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①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
②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财富是我们心智和劳力的结晶。有人认为拥有金钱就拥有财富,也有人认为真正的财富是内在的精神,比如说智慧、创造、坚持……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理解不同,财富对他们的意义也就不同。
请以“ 就是财富”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