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画 瞭亮 睫毛 原委 怪诞不经 B: 冤枉 决别 禁固 轻捷 人迹罕至 C: 张扬 沉寂 安详 徘徊 惊慌失措 D: 着落 炫耀 殉职 附和 枉下断语 |
2、 | 为划线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抖擞精神。( ) B: 抖动 C: 活动 D: 振动、抖动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粗犷kuàng 轻装淡抹 C: 濒bīn危 莫名其妙 D: 风靡mǐ 卷帙浩繁 |
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 C: 《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体现下阕和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A: 江山如此多娇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惜”字的含义及结构作用是( ) A: 可惜;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它直贯到“稍逊风骚”。 B: 可惜;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它直贯到“只识弯弓射大雕,”领起这一层。 C: 惋惜:委婉地表达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不足所流露的怜惜之情,它领起一层,直贯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 3 )“风流人物”是指( ) A: 历史上显赫的人物 B: 当代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 指有才学而拘礼法的人 ( 4 )“只识弯弓射在雕”的“识”是指( ) A: 认识 B: 懂得,知道 C: 识得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羞怯(què) 余晖(huī) 咒骂(zhòu) 神彩奕奕(yì) B: 麝香(shè) 敛翅(liǎn) 匍匐(pú fú) 大相径庭(jìnɡ) C: 温驯(xùn) 小凫(fú) 虐待(nüè) 哺乳动物(pǔ) D: 嗔怪(zhēn) 蹒跚(pán) 模样(mú) 脸色煞白(shà) |
7、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都是古生物方面的专家,但对恐龙的灭绝问题,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由于父母都是语文教师,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C: 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 , 钳中夹着的铁块也跌落在地。 D: 目前,政府治理雾霾的当务之急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
8、 |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任何高明的犯罪分子在作案后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 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 B: 迎新晚会上,祁敏同学大出风头 , 代表我们班演唱了一首《飞得更高》,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黄诊珍是个慷慨大方的人,这次为灾区募捐活动,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五万元。 D: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省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
9、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________________;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________________。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 A: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B: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D: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
10、 |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 (Next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 而言的。 A: ③①⑥⑤④② B: ⑥③①⑤②④ C: ⑥①③⑤②④ D: ③⑥①⑤④②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了诗人重阳佳节独自饮酒,抱病登台的近况。 B: 颔联写出了诗人因为抱病在身不能喝酒,遂无心赏菊的无奈。 C: 颈联中“玄猿”和“白雁”等景象,都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色。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菊花从此不须开”,是诗人对菊花发号施令,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 B: 颔联和颈联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表现了因为战争而背井离乡的无可奈何。 C: 全诗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副他乡落日、黑猿悲啼、故国霜天、白雁南飞的凄清之景。 D: 这首诗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体现了杜甫写诗的风格。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②宴酣之乐________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都是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B: 第三段写滁人和太守游山,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面。 C: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其核心是“山水之乐”。 D: 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总结全文,既呼应了前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又使文章浑然一体,增加意味。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下面小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五岁时 | ________ |
七岁时 |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
九岁时 | ________ |
十一岁时 |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①我的童年是在军营中度过的。然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是军营中威武的大炮和嘹亮的军号声,而是那飘着淡淡香甜气的苹果园。
②军营是在离县城东南有十里路的一个山丘上。山丘的南端是五团,北端是六团。父母、我和弟弟妹妹就住在六团家属院的两间平房里。苹果树种在房前屋后,最大的一片是一进军营大门路两旁的斜坡地里。苹果园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③春天,苹果园是翠绿的,嫩绿的叶站满了枝枝杈杈。再晚些时候,苹果花开了,那粉红色的苹果花齐刷刷地绽放。微风吹来,送来清爽的花香,而花香又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和五颜六色的蝴蝶,整个营房俨然成了花的海洋,把个刚毅肃穆的军营装点得既威严雄壮又美丽芬芳。每当晚饭后,我和弟弟妹妹以及我们的小伙伴们,便来到苹果园玩游戏,玩得最多的是藏猫猫,也就是捉迷藏。记得有一次,我藏在苹果园最深处的一棵苹果树旁的沟里,沟里长满了杂草,小伙伴们怎么也找不着我,得意的我看着月亮,数着星星,不知不觉睡着了,要不是响起了熄灯号,说不定要在草丛里睡一夜呢。
④夏天到了。苹果树上的果子有核桃大小,那果子是不能吃的,咬一口满嘴涩涩的,你得赶紧吐掉。每到雨后的夏夜,苹果园则是我们最好的去处。傍晚时分,我和弟弟妹妹就拿着手电筒和小铲子,来到苹果园挖知了猴。夏天昼长,趁着天亮我们在果园里寻找着知了猴洞,每当发现一个知了猴洞我们都会异常兴奋,惊呼一声:这有一个!然后用手挑开洞边的土,用手捏住知了猴的前爪,轻轻地把它拽出来。洞深的,就用一根细细的苹果枝插进洞里,待知了猴抓住后,便顺势把它提上来。但知了猴也有狡猾的,你一扒开小洞,它便退到深处藏了起来,这就费些事了,得用小铲子把它挖出来。夜色降临后,皎洁的月光下,看到一个个小东西顺着树干往上爬,用手一抓便是一个知了猴。天阴的时候,就用手电筒照。就这样,一晚上就能捉三四十个,最多的时候能捉半罐头瓶子呢!
⑤转眼到了秋天,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苹果的甜香弥漫了整个营房。苹果树上结满了累累果实。有的果树的树枝被苹果压弯了枝头,几乎垂到地上。浓郁的果香勾起了我们的馋虫。一天中午,我和弟妹正在午休,朦胧中听到后窗吱的一声敞开了,只见弟弟从窗户跳了出去。不一会儿,弟弟又从外边爬进屋里,背心里鼓鼓囊囊地塞满了苹果,原来这家伙是去偷着摘苹果。别看弟弟比我小两岁,但他机灵、调皮,胆子也大。当他把背心里的苹果掏出来,好家伙,整整一脸盆的大红星!军营里的苹果树都是部队的叔叔们管护,这时候看护最严,如果被看护苹果的叔叔抓住,那就惨了。幸好弟弟未被人发现,我们兄妹三人美美地饱餐一顿。
⑥到了冬天,苹果园依旧是我们小伙伴常去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雪还是很大的。寒假期间,每到雪后,我们便会来到苹果园里,雪厚厚的没过膝盖,苹果树枝上挂着长长的冰凌,在阳光的照耀下,苹果园又成了白色的冰雪世界。我们嘴里含着冰凌,打起雪仗。最有趣的就是堆雪人,堆好雪人坯子,再用铲子修饰一下,用黑色小煤块做雪人的眼睛,用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和嘴巴,玩得真是尽兴。晚饭后,疯了一天,真是疲乏极了,很快我便伴着满屋的果香进入甜蜜的梦乡。
⑦离开熟悉的军营,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那飘香的苹果园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常常会想起看守苹果园的解放军叔叔,那个时候难道他们真的没发现我们这几个淘气的小馋猫?还是他们有意“纵容”了我们的顽皮?
(选自2017年08月09日 《
人民日报 》)作者:宫智
第③段: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
第⑤段:秋季弟弟偷偷摘苹果。 第⑥段:________
( 3 )简要说说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苹果园是我们儿时的乐园”这句话的作用。作文:
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的恶习告别…… 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关于告别,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体会?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