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B: 《藤野先生》——现代——鲁迅 C: 《山坡羊 潼关怀古》——宋词——张养浩 D: “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
2、 |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A: 信才没到一会儿,上面的邮票就不胫而走了。B: 他从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变成一个自私、残忍的犯罪分子,这真叫人痛心疾首。 C: 我们班级倾巢出动,到居民区打扫卫生。 D: 他整天忙于筹集资金、改建厂房、更新设备,简直是目不暇接了。 |
3、 | 学习生活,常会碰到容易读错音的字,请你找出读音有误的一组( ) A: 丰腴(yú) 猥琐(wěi) 嗥鸣(háo) 咄咄逼人(duō) B: 炽热(zhì) 黝黑(yòu) 狡黠(xiá) 惟妙惟肖(xiào) C: 斡旋(wò) 瞭望(liào) 蘸水(zhàn) 间不容发(jiān) D: 豢养(huàn) 拜谒(yè) 愧赧(nǎn) 骂骂咧咧(liē) |
4、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敌我众寡悬殊,但敌军时不时地_____我军,使我军义愤填膺。②你胆子太大了,竟然如此_____妄为。③没想到一向优秀的他,居然做出这种事情,真让人______。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______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A: 挑衅 恣意 大失所望 扣人心弦 B: 挑战 随意 大喜过望 触目惊心 C: 挑衅 随意 大失所望 触目惊心 D: 挑战 恣意 大失所望 扣人心弦 |
5、 | 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 )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 ” A: 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B: 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C: 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 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
6、 |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________,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③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________淡青色。 ④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________着西北风。 A: 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B: 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 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 闯入 直立 现出 抗拒 |
7、 | 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范迸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 《社戏》——《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一—印度 |
8、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徘徊 淋漓 轻捷 疲惫不堪 B: 祷告 云宵 尴尬 截然不同 C: 鉴赏 感概 惭愧 喜出忘外 D: 折散 祷告 信服 美不胜收 |
9、 | 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B: 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 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 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
10、 | 下列作品、作者、和作者所处朝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朱自清-现代B: 《江之歌》-毛姆-法国 C: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D: 《初春》-王宜振-当代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稀、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邻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日:“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 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日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 1 )解释下列子句中画线的词。①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 ③帝遣真督诸军军郿 军:________ ④迁大司马 迁: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不以物喜 B: 以伤先帝之明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主以亮惩于祁山 行者休于树 D: 帝从其计 其真无马邪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 4 )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做法?请根据乙文作答。( 5 )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
旧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二旧培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理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往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诊酬贰。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培,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钻度.付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别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拈,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钳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及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一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理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猫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但旧土不旧一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有删改)
( 1 )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逃离
郭静娟
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 1 )作者写了自己生活中哪几次“逃离”的经历?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 )阅读下列句子,结合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②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分析“开怀大笑”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 3 )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树”在文中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 )文中例举王维的诗词传达出作者对“逃离”怎样的认识?结合文章,谈谈面对生活我们应有怎样的态度?从冠军球员到冠军教练,郎平成为中国女排精神的代言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90后“硬核”老爷爷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还有八达岭、故宫、天眼、神州五号……这一张张国家名片向世界展现着立体的中国形象。
请以“我心中的一张国家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八达岭除外)。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