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德安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得其所 疲惫不堪 独俱慧眼 鸭雀无声
B: 喜出忘外 浑为一谈 宽宏大量 呼朋引伴
C: 形影不离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 花枝招展
D: 模模胡胡 花团锦簇 持之以桓 得意洋洋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热烈欢迎 良师益友 尊重师长 精力充沛解说:这几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美丽 聪明 伟大 勇敢 优秀 鲁莽解说: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词。
C: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解说:“远近横着荒村”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漂浮在空中。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龙腾虎跃”“猴年马月”“鸡犬相闻”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B: 平民间的友谊称“布衣之交”;书法“二王”即东晋王義之、王献之父子;“三元”指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状元。
C: 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 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 《屈原》《芦花荡》《 老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曹文轩、杨绛、奥斯特洛夫斯基。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抉(jué) 切(tiē) 纳(mēn)
B: 心(hé) 阻(aì) 落(duó)
C: 势(qū) 干(yù) 丰(shuó)
D: 药(gāo) 烦(suǒ) 削(bō)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散文﹣﹣张岱﹣﹣明末清初人
B: 《夜》﹣﹣诗歌﹣﹣叶赛宁﹣﹣前苏联诗人
C: 《社戏》﹣﹣小说﹣﹣鲁迅﹣﹣现代作家
D: 《变脸》﹣﹣戏剧﹣﹣魏明伦﹣﹣当代作家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diǎn) 守(gè) 自吹自(léi) 一意孤(xínɡ)
B: 诺(yǔn) 箴言(jiān) 揉造作(jiǎo) 疲不堪(bèi)
C: 愚(chǔn) 尬(gān) 扭作态(niē) 不关心(mò)
D: 让(qiān) 积(dìng) 大发雷(tíng) 坚持不(xiè)
7、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辱(wǔ) 震(sǒng) 罚(chéng) 仰之高(mí)
B: 汗(kè) 障(píng) 军(tiē) 为人知(xiān)
C: 选(pìn) 烦(zào) 憎(è) 气冲(dǒu)牛
D: 油(kāi) 愧(zuò) 祷(qí) 而不舍(qì)
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怂恿 云霄 禁固 随声附合
B: 狭隘 懒惰 安详 花团锦簇
C: 倜傥 帐蓬 酬劳 拈轻怕重
D: 晕眩 呻吟 琢磨 大相经庭
9、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yùn) (rǒng)杂 缥(miǎo) (xiǎn)为人知
B: 寂(liáo) 流(lù) (cóu)划 叱(zhà)风云
C: (bì)如 羁(bàn) (chēn)视 (càn)然
D: 尽(zhì) 笔(mò) (pín)蹙 (qì)而不舍
10、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春》等。
C: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春宵自遣
唐·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 1 )诗歌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宵夜景?

( 2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童趣》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1 )给划线字注音。
①余忆童时( ) ②见小之物( ) ③做 ( ) ④然称快( )

( 2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张目对 ( ) ②首观之( ) ③鹤云端 ( ) ④作青云白鹤(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4 )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

( 5 )用原文填空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 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 ,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 6 )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猫》有关段落,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逸”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1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选文多处设置伏笔,暗示“花白猫”的悲惨结局。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 3 )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 4 )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

深秋季节,我又一次要教心目中最崇敬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了。在教该课之前,为了不落窠臼,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设置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方法。我要让文豪的作品感动学子,我要使大师的思想薪火相传。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一个‘捏’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

“老师,这里的描写不真实!”

舒可,又是他!提起这个舒可,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班里数他的奇思怪想最多。上《谈骨气》,讲到“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他说作者的分析没道理,“难道慈善家施舍给穷人财物就一定是要穷人给他办事?”上《麦琪的礼物》,讲到杰姆卖了金表换钱给德拉买发梳的事例,他说杰姆做得不对,“他怎么能把三代祖传的金表卖掉给妻子买礼物呢?能对得起祖宗吗?”现在,他竟然敢指责我崇敬的大师的描写不真实,真是胆大包天!

我忍无可忍,却装着若无其事地问:“你觉得这里的描写哪儿不真实?”

“‘捏’一柄钢叉,能使得上劲吗?能尽力刺猹吗?钢叉又不是小木棍,可以捏住吗?”舒可振振有辞。

“你知道什么,‘捏’这个词用得就是好,你让我捏捏你的胳膊,看看能不能使上劲!”

“你‘捏’过钢叉吗?如果没‘捏’过,怎么知道不能‘捏’?”

还没等我接茬,课代表王凡和学委汤小茹便开始反驳了。说实话,我这个语文老师算得上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他们总是愿意用各种方式来维护我的尊严。

“哎唷,你这是‘捏’吗?简直就是在‘掐’嘛!”后排的张天娆因为被同座掐了一下,怪声尖叫,惹得其他同学一阵哄笑。

“我见过渔叉,一般都是用粗竹竽做柄,不可能‘捏’得紧!”舒可的语气斩钉截铁。

我开始冷静下来,觉得舒可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大师的用词怎么可能不准!是不是我对“捏”这个词未理解透?

“老师,我也觉得‘捏’用得不好,只听说有‘捏泥人儿’、‘捏把汗儿’,‘捏一柄叉’可没听说过。”一向沉静少话的李蓉这时也开了口,舒可看到有人赞同他的观点,面露得意之色。

我感到有些狼狈。尽管舒可的得意样让我很不舒服,但我知道不能草率行事,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反驳舒可的理由。

“同学们,我们课后查一查工具书,仔细了解一下‘捏’的意思,看看这个地方‘捏’字到底能不能用?舒可同学,下一节课我们来共同回答这个问题,好吗?”

舒可仿佛看出了我的真诚,收敛了得意之色,无声地点了点头。

下课后,我立刻找出词典,翻查“捏”意。《现代汉语词典》上白纸黑字写着: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照此解释,此动作作用在细小的物体上才能使上力,作用在钢叉上恐怕确实难以使上劲。难道大师也有用词不准的时候?不管怎样,舒可分析问题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他的个性是应该受到尊重的。难道我要因为可怜的虚荣和无知的偏见来委屈一位慎思好学、富有主见的学生吗?心灵深处,我拷问自己。我想我要在下一节语文课前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

第二天的语文课似乎来得特别慢。以前上课前,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哪知今天却倍受煎熬。我将怎样面对舒可和那班信服我的学生呢?办公室的门这时开了,舒可喊着“报告”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柄晾衣叉。“老师,我做了试验,你看,我‘捏’着晾衣叉确实使不上劲,不信你试试。”他用拇指和其他几个手指捏着晾衣叉,递到我面前,两眼真诚地看着我。那份真诚甚至令我不敢和他对视,同时也点亮了一名教师内心的智慧之灯。“老师,晾衣叉柄的直径我测量了,大约2厘米,我估计一般钢叉的柄还可能粗一些。”舒可接着说。我觉得嗓子眼有些发哽。除了愧疚、悔恨,我对面前的舒可还能说什么呢?那天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我就说:“舒可的分析很有道理,‘捏’着钢叉刺猹恐怕是不太恰当。那么在这里,应该用什么词更恰当一些呢?”“拿”、“举”、“持”……“看来,你们用词不比大师差嘛。”教室里充满了善意的笑声。

( 1 )根据文意,完成下面填空。

教《故乡》前,“我”________,想让文豪的作品感动学子。课堂上,“我”忘情地分析大师“捏”字用词的妙处,可是________。同学们的争论声此起彼伏,让“我”很尴尬。课后,我及时查阅词典,发现“捏”字真意。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________ 。

( 2 )品读下面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

( 3 )作者为什么用“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作为文章的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4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老师的形象。

( 5 )学了本文,你对“语文课堂”一定会有新的认识,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课堂谈谈你的想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请以“阅读让我长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⑸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