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籍贯 抑扬顿挫 粗制烂造 肃然起敬B: 标致 众目睽睽 广茂无垠 无可置疑 C: 苍茫 相形见绌 引经据典 油光可鉴 D: 绯红 慷慨大方 一视同人 暗然失色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肆无忌惮”的意思是: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及。B: 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C: 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站在我身边,大眼睛清沏透明,一眨一眨的。 D: 轻挑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B: 这篇文章塑造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英雄事迹。 C: 通过学习《竹影》,使我们明白了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D: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
4、 |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B: 爸的收入很低,还不能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C: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
6、 | 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B: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C: 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D: 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由我完成,我才不狗尾续貂呢。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分道扬镳(biāo) 拾级(shè)B: 销声匿迹(xiāo) 和煦(xù) C: 玲珑剔透(tī) 别墅(shù) D: 心往神弛(chí) 殷红(yīn)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B: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
9、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B: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C: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D: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留转无力的水珠。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 )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B: 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惠子相梁 D: 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3 )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⑤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 1 )选文第一段有何作用?阅读《拉萨的阳光》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对于拉萨,最不好描述的,就是她的阳光。灿烂和明媚这样的词,过分通俗,实在一般,用这样的词汇去描述拉萨的阳光,显然是愧对了那轮充满了雄性风采的太阳。在被拉萨的阳光晒得发红时,晒得发黑时,照射得完全睁不开眼睛时,我才觉得这阳光是那么刚烈,那么威猛。她是一种光的倾泻,光的奔腾,光的瀑布,从九天之上,狂野地飞泻而下,照射得山是山,水是水,树是树,草是草,一点不黏糊,丝毫不朦胧,没有暗角,唯有亮堂、清晰、分明,使人宁静,也叫人疯狂。
②在拉萨的阳光下,我就想喊,想吼,或者是胡乱狂叫,而且声音是越大越好,最好是在峡谷间撞出金属般回声,最好是经久不息,让这歇斯底里的狂叫声,梭子一样在密密麻麻的光线中穿来穿去,织一条光与声的哈达,献给这个世界屋脊和她的民族。
③在刚烈而威猛的阳光里,就是再萎靡、再猥琐的灵魂,也会被晒得强健与粗犷。所以,那些藏族汉子,全都那么健壮,像松,像塔,像大山,与他站在一起,立即感到矮小、单薄、寒碜,就暗暗怨恨自己为什么不是藏族人。而那些藏族姑娘,全都那么健美,她们脸蛋上的高原红,像霞,像火,像太阳,冲着你一笑,立即感到无限的温暖,不尽的热情。
④在拉萨的阳光里,那些山,钢蓝;那些树,翠绿;她的空气,没有浮尘,吸上一口,淤积在肺腑深处的浊气,立即被荡尽。她的河流,那么清澈,那么明净,每一朵浪花都晶莹得脱俗,每一层波浪都透明得纯真,那些旋涡,回旋着的似乎不是水,而全是明净、清澈、鲜亮等等这样一些词汇。在这样的环境里,藏民的房子,就显得尤其艳丽和华贵。那些房屋,几乎所有的窗户都是大红色的,被阳光一照,那一个个红色的窗户就像是一个个相框,站在房子外看,它里面镶嵌着藏族姑娘甜美的笑脸;站在房子里看,它里面镶嵌着雪域高原的风光。
⑤最使人感到神圣的,是阳光下的寺庙。那些寺庙,或是在山凹里,或是在山坡间,或是在山顶上,无论在哪里,全都是那么庄严、肃穆、宁静而圣洁,而且十分透亮与醒目。在晨曦中,当整个高原还是一片黛青色,寺庙就已经非常明亮了,它洁白的墙、朱红的窗、五彩缤纷的檐,似有圣光,又像有神韵,以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般的灿然,吸引着心灵,呼唤着灵魂。在太阳完全沉下去后,但天空中依然还有余光,这时候,站在远处瞭望,那山崖上寺庙的剪影、经幡的剪影,是暗红色的,像远梦,像圣歌,像凝固的钟声,又像圣者的背影,或者像天堂的幻影。望着寺庙和经幡的剪影,心头的浮躁就被抹去,血管中的欲望就彻底沉寂,剩下来的,只有神圣与庄严,满满当当地装满心灵。这样的时刻,不愿离去,只想坐在剪影的对面,遥遥相望,静静地想,深深地去感受、去领悟、去发现……拉萨的阳光勾勒出的寺庙与经幡的剪影,雄浑、苍茫、悠远、厚重而又深邃,潜心读上一个黄昏,就足以影响漫长的一生。
作文
从小到大,作为学生,上课已不计其数:有在学校,老师给你上的课;有在家庭,父母给你上的课,有在社会,陌生人给的上的课。也许你已不记得每堂课的内容,但总有那么几堂课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你记忆犹新。请以“ 的一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4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