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市妇联、总工会联合召开会议,全面部署2015年寻找“最美柳州人”。B: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弘扬社会新风正气。 C: 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天的寻医之路。 D: .在“法网”四分之一决赛中,纳达尔以0:3负于德约科维奇,令球迷非常颇感意外。 |
2、 |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B: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我国古代的史书有不同的体例。《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
3、 | 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羸弱 要诀 名副其实 走头无路 B: 贮蓄 盘桓 轻歌曼舞 郑重其事 C: 练达 愧怍 谈笑风声 李代桃僵 D: 纯粹 遏制 鸠占雀巢 销声匿迹 |
4、 | 划线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 公将鼓之B: 公将驰之 C: 忠之属也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5、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否则,鸠占雀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B: 果然,十年之久,于豹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C: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D: 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断章取意造出来的。 |
6、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带(yíng) 亘古(gèn) 燕然勒功(yàn) B: 元勋(xūn) 炽痛(zhì) 敻不见人(xiòng) C: 震悚(sǒng) 秩序(zhì) 仰之弥高(mí) D: 昼夜(zhòu) 哺育(pǔ) 目不窥园(kuī) |
7、 | 下列句子中按括号中的意思填写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想象,假设)假想了这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B: 他以自己(不松懈;做事抓紧)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C: 她(当之无愧)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D: 上帝(警告劝诫)告诉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中国重大事故,都不准回头去看。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仙山琼(qióng) 阁 殷(yān)红B: 消声匿(nì)迹 恣睢(suí) C: 万籁(lài)俱寂 地壳(qiào ) D: 浮想联翩(piān) 拾(shè)级 |
9、 | 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10、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 △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 丰富 自得其乐 自强不息 财富 B: 富裕 各得其所 坚强不屈 财富 C: 富裕 自强不息 各得其所 财宝 D: 丰富 自得其乐 坚强不屈 财宝 |
古诗词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世说新语》选读,阅读下列三则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乙]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日:“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批注]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②王仲宣好驴鸣________ ③顾语同游曰________ ④俄而齐王败________ ( 2 )“遂”有两个义项,分别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 )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 4 )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做批注。 ( 5 )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
课内阅读理解。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我一听,就有点蒙。
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 1 )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 4 )“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作文。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要求:①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