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C: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人佣耕(曾经)
B: 为坛而(盟誓)
C: 辍耕垄上(去、往)
D: 死,死国可乎(等待)
3、

下面对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B: 《春望》中“家书抵万金”一句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C: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D: 《爱莲说》中用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豁达大度的美好品质。
4、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 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 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 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 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B: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D: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6、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翻来覆去 截然不同 咆根问底 惊慌失措
B: 麻木不仁 哄堂大笑 大相径庭 莽莽榛榛
C: 花枝招展 豪不犹豫 各得其所 煞有其事
D: 沉默寡言 沾轻怕重 水波粼粼 众目睽睽
7、下列有关语文要素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过程中,实施全面的心理测试和相应的精神心理干预意义非常重大。”这句话中划线的“在”是介词,“和”是连词,“非常”是副词。
B: “乡愁就是一个电话,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就是十五的月亮,每逢佳佳节备思亲;乡愁就是一张机票。归心似箭。”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杨振宁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曾和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连绵不断 寒署易节 妾妇之道 坦荡如砥
B: 触目伤杯 潜滋暗长 筋疲力尽 藏污纳垢
C: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恹恹欲睡 不折不挠
D: 乘奔御风 器宇轩昂 旁逸斜出 杳无消息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
B: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一些野草。
C: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D: 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蚱蜢等……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 《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世外桃源”这个故事,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C: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江南的水无法承载震撼人心的原始生命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1 )诗的前两句写出“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 2 )作者“借花说理”目的是告诫儿辈们什么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④,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释】①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权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 1 )解释文中的加下划线词

温来 ________

②欲使温己 ________

(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 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C: 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 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
( 3 )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柔 软 地 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 “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
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 2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 3 )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阅读《不要抛弃学问》,回答相关问题。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胡适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1929年)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全文思路明晰,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
① 提出赠言 ② ③表达希望与祝愿

( 3 )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 4 )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中“眼睁睁”三字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 5 )请简要解释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两岁时,为坏掉了的玩具哭鼻子;上幼儿园了,不再依赖妈妈怀里的味道;小学毕业,在同学录上写下“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是中学生了,那些不可为的小任性也渐行渐远。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告别。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