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龙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呻吟(shēng yīn) 蜿(yán) 起(luè) 秀(qí)
B: 圈(yùn) 纵决荡(hèng) 外壳(ké) 奇(jué)
C: 磨(zhuó) 然(àng) 翠(fěi) 立(zhù)
D: 酒(niàng) 溅(bìng) 利(xī) 丰(yú)
2、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公将
B: 吾妻之我者
C: 此皆良实
D: 夙夜忧叹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 )
A: 唐(jū) 素(gǎo) 乎(jiē) 以头地(qiǎng)
B: 人(guǎ) 宫殿(diàn) 击(xí) 长虹日(guàn)
C: 韩(guī) 休(jìn) 星(huì) 剑高起(tǐng)
D: 晓(yù) 逆(wǔ) 然(fú) 免冠徒(xǐ)
4、下面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 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B: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否认“阳光体育”活动是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 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6、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留守儿童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与家人的团聚。
B: 一旦人群密集区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C: 本来是出于好意,但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D: 深圳市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7、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 50 万朵左右的花。
B: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 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8、下列选项对《 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9、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炫耀 决别 逢场作戏 拖泥带水
B: 荣膺 诓骗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C: 挖掘 辐射 美不胜收 莫忠一是
D: 驻足 屏障 恪尽职守 闲情逸致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B: 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斗战胜佛”。
C: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赛会”指的是“五猖会”。
D: 《格列佛游记》虽然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的真实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 1 )此诗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 2 )请结合全诗,评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面加线的字。
①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②略无处( )
③晴初霜( ) ④哀转久( )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3 )用原文内容填空。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直接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 ;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 4 )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塾师老汪

①老汪顾秀,留个分头,身着长衫,很有气派。老汪在开封府上学多年,也算是有学问了。但老汪口讷,紧张了还有些结巴。老汪在私塾教书,每一家干的时间都不长。

②浮沉七八年后,老汪终于在范家镇落下了脚。镇上大户范子敬建书塾给小儿开蒙,慕汪先生之名,请他主持,学堂就设在大院西屋。

③老汪引笔奋力,书“洪桃书屋”四个大字作匾,魏碑凝重,笔力沉着,东家赞赏不已。

④东家心善,欢迎邻家孩子随读,____报答,这样便吸引十里八乡的莘莘学子。老汪严谨治学,认真传______,诲人不倦。但“之乎者也”毕竟不易,常常有学生死活搞不清。朽木不可雕也,圣人的训诫几次都到了嘴边,他还是忍住了。小孩子家,伤不得。天长地久,欲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宏图大愿便打折扣了。更有甚者,是顽童与他倒着使劲。戒尺教训,他不忍,罚跪思过,他更不忍,故常自叹连当个平庸俗师都不成。如此进退失据,给他平添了无奈之苦恼。

⑤有天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生都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应该高兴。而老汪发挥道,这个“远方”不仅是路途之远近,更应是心口之距离。近在比邻却相隔天涯,高兴个啥呀。就如你们,学而不勤,尽管都近在我眼皮底下,朋侣乎?说得学生都低头不语。老汪戚然含泪。

⑥每逢十五,老汪都放假半日。中午时分,他迈开大步,一往无前。时而顺着大路,时而行于阡陌,时而爬坡上山。夏天一身水,冬天一头汗,精疲力尽才回。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有狂走怪僻,但经年累月地锲而不舍,也就另作猜测了。

⑦谷雨前几天,老范从前村收租子回来,老汪披着褂子正要出门。老范想起今天是月半,便趋步相问:“先生,这年复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⑧老汪道:“东家,一言难尽啊。”说完头也不回地上路了。

⑨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先生吃饭,借酒酣微醺,又说到这事。此时老汪已半醉,趴在桌子上哀哀而哭:“天地君亲师,我敬天敬地,忠君尊师,都有交待了。只是父母养育无以为报,没法疏解啊。”

⑩老范一向尊重塾师,老汪这么一开腔,知道他定有难言之苦,便有意疏导他,说:“先生,愿闻其详。”

⑫“我娘生我难产就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但我们娘俩都苦命啊。父亲育我终生未续,他病重时我从开封往家赶,途中遇到曾大帅与太平军打仗误了时辰,没赶上给他送终,我苦啊!那天也是花开月圆的十五。所以每逢这天我心结难解,走走散散,就能好许多。”

⑬老范听到老汪倒苦水,心里一阵悲凉,对老师益发敬重,便劝了句:“正午时分,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鬼怪。”

⑬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我也不怕。他要找我,我就跟他到爹娘那边去了。”

⑭老汪的老婆叫银花,不识字,跟着老汪张罗学堂杂事。她收作业发本子,送茶扫地擦黑板,手脚勤快。

⑮老汪嘴笨,银花却嘴快,但她开口尽是些街谈巷语,嘴像刮风似的。人劝老汪:“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但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⑯老汪一声叹息:“话说正经,偶尔有个偏差,值得我劝。倘若语不入道,何劝之有?”

⑰银花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占便宜,老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得饶一头蒜;买人二尺布,缠着要一绺线。夏秋两季,总到地里捡荒,碰到谁家还迟收的庄稼,也顺手捋上一把。从学堂出门离东家的地亩近,所以他家的损失也多。

⑱一次东家来到后院看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我们另请良师吧。”

⑲“为啥? ”

⑳“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其实,这也不是不为老汪。”

“那又为啥?”

“为他婆娘,爱顺庄稼。”

“娘们儿家。”老范挥挥手,:“顺就顺吧,我范家五十顷地,这点算个啥?”顿了顿又说,“先生德才兼备,是个贤者。老季啊,我们要敬着他!”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学生家长——传给了先生。老汪一听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东家就是……世间真情啊!”

( 1 )第④段前后两个横线应该填入的词是( )
A: 授 受
B: 受 授
( 2 )第④段说老汪“进退失据”

①这“进”是指________。

②这“退”是指________。

( 3 )老汪悲欣多感,文章有三处加以表现

①请仔细阅读,完成下表


老汪

缘由

表现

为学生顽皮而感到无奈苦恼

A________

B________

哀哀而哭

为东家的理解和欣慰而感动


②在老汪的情感展现过程中,我们逐渐领会到文章的主旨表达,文章主旨是:要表现________ 。

( 4 )以下各项中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⑥段画线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罗列了老汪狂走的方式
B: 老汪的老婆银花毛病很多,总是拖老汪的后腿。
C: 根据自身阅历,老汪对“有朋子远方来”有自己的见解。
D: 老范与管家的对话显示他是个宽厚大度善解人人意的人。
( 5 )东家对老汪的评价是“德才兼备”,其“德”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问题。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 1 )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观绿→________ , 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

( 2 )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

( 3 )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

( 4 )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 5 )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 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 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 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D: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这句 细腻地描写了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刚刚过去的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花絮”,校长林建华在致辞中将“鸿鹄”一词中的“鹄”字念错。第二天,林建华发文向学生致歉。此事迅速在网上引发讨论。以下为网友的一些观点:

网友“大圣归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校长的专业不是语言文字方向,念错个字也无可厚非,情有可原嘛!

网友“小桥流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北大校长念错字”要的不只是致歉,更重要的是要知其不足与短板,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网友“我爱范丞丞”:读错字虽然是小事,但是说明其事先并未审读发言稿,而这种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太不应该了!

网友“美美与共”;林校长的致歉信处处透着真实、坦诚,值得点赞。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