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抚宁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shā) 鲜(yú) (nán)木 巧妙绝(lún)
B: 匀(chèn) (pán)跚 (shān)栏 眼花(liáo)乱
C: (qiū)枝 (yǒu)黑 (jù)风 (qiāo)然不惊
D: (mú)样 嶙(xún) 轩(xiè) (yān)恹欲睡
2、关于下面列出的词语前后两字的声调读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女 ②友好 ③野草 ④水果 ⑤打扰 ⑥表演

A: 两个字都读第二声
B: 两个字都读第三声
C: 前一个字读第二声,后一个字读第三声
D: 前一个字读第三声,后一个字读轻声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②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③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④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A: “一定”是形容词,“上”是动词,“知识有限”和“拒绝常识”都是主谓短语。
B: “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个句子中,“观点”、“思想与世界观”作宾语中心。
C: “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 第③句是个病句,修改方法是应将“常常”和“遇到”调换位置。
4、

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小说抨击了当时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B: 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C: 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格列佛在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二。
5、

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蝉(tuì) 尴尬(ɡān ɡà) 木(jī) 玉花(zān)
B: 上(jì) 斑(máo) 缠(luò) 成(zǎn)
C: 桑(shèn) 肿(yōng) 花(pǔ) 子(dǎn)
D: 菜(qí) 倜傥(tìtǎnɡ) 过去(ǎo) 漫(mí)
6、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选出对其赏析有误的一项(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句式,表现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复杂心理。
D: 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重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suō) 主(zǎi) (juè)强 (qián)滋暗长
B: 开(kěn) 倦(dài) (qiú)枝 无边无(yín)
C: (chuí)炼 秀(qí) (bǐ)视 (yǎn)恹欲睡
D: (zhān)子 (yùn)圈 (shà)那 坦荡如(dǐ)
8、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趁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临空翔舞的“飞天”。
C: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
D: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弟开放。
9、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喜欢秋天的雨。淅淅沥沥的秋雨, 。柔柔的雨线,从空中飘然而落。这时候,我最喜欢靠在窗边,聆听仙籁,享受平淡中的一份清雅,品味人生的乐趣,觉得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随着一阵清凉的风,迎面拂来,这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

A: ①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②酷热的夏天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B: ①紧锣密鼓地敲打着窗棂②夏天的酷热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C: ①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②夏天的酷热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D: ①紧锣密鼓地敲打着窗棂②酷热的夏天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10、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蓬,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④⑤③②①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④③②①
D: ④⑤①②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陆游的《幽居初夏》,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 1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孟母戒子》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韩诗外传》)
【注释】 ①诵:背诵。②织:织布。③辍(chuò),停止,废止。 ④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⑤諠(xuān):因分心而遗忘。⑥何为:为什么 ⑦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⑧引:拿来,拿起。⑨裂:割断。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其母织________
织断________
③吾忘持________ (《郑人买履》)
④项为之________ (《幼时记趣》)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呼而问之

A: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B: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 至之市(《郑人买履》)
D: 昂首观之(《幼时记趣》)
(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 母 引 刀 裂 其 织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

( 5 )《孟母戒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原文加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 1 ) 请概括说明材料一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 2 )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 3 )“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下题。

难忘的英格丽·褒曼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信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便送到了她手中。

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她曾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五种语言登上舞台、银幕,无往不胜。她拍摄了47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一次获得埃米奖。但是,她始终保持了她的本色。

她在人生舞台上尽量领受生活的情趣。她有子女四人,是位慈爱的母亲。她爱吃冰淇淋和爱在雨中散步。

她以狂热热的精神献身于上作。“如果不让我表演、我一定活不下去。”她这么说过。当海明威《战地钟声》里玛利亚这个角色得要把头发剃掉的时候,她大声回答说:“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她可以通宵达旦地排练,甚至导演早已满意了,她还要求重来一次,话剧《忠贞之妻》在伦敦上演八个月的头天晚上,她还同导演讨论她的表演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在成为影坛最璀璨的明星后仍然坚持每片试镜头,而且可以为了演一个难度大的角色而放弃主演,甘当配角。她不愿定型,力争演各种性格的人物,如《郎心似铁》中濒于疯狂的新嫁娘,《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沉默含蓄的瑞典女传教士(这两个角色都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

她在23岁那年从瑞典初到好莱坞时,宁愿马上拎起行李回国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 “改头换面”整容的命令,从此她以她著名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间奏曲》里孤独的女钢琴教师、《神魂颠倒》里热情的精神病学家、《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里爱打垒球的修女——个接一个令人叫绝的角色使她几年之间便饮誉影坛、票房成绩世界第一。50年代她因婚变而星运中落,在五六年后重放光彩,以《真假公主》一片再次获奥斯卡奖。

谁要是当英格丽替身,非失业不可,《忠贞之妻》在美国上演初期她脚部受伤骨折,可是在接下来的六星期里仍坚持上舞台一一改成坐在轮椅上演戏。她无论病得多重,总是笑着说:“舞台医生能把我治好的。”的确,幕一升起,她的病似乎霍然而愈。1973年,癌症攫住了英格丽,但它未能摧毁她的意志和毅力。她不顾病痛接受了聘请,在一部电视剧中演以色列已故总理果尔达·梅厄。她承认:“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在癌症面前多争取到一天便是胜利。”电视剧开拍前,她到以色列了解梅厄的生平,拍摄期间她一条胳膊已必须每夜作牵引,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她两眼含泪,自知从此与她热爱的摄影机告别了。她以此片的演技获得1982年埃米奖。

她于1982年8月29日逝世,终年67岁。英格丽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心里一一同加里·古柏在西班牙白雪皑皑的山上;同千里·格兰特在间谍出没的里约热内卢,但是,最生动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靠在钢琴旁喃喃地说,“再弹一遍吧,为了过去”,在雾茫茫的机场上回首告别,眼神凄楚。

(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篇人物通讯第—段用四句话概述了四个典型事例,凸显出英格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观众对她的狂热崇拜。
B: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大量的议论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个真正艺术家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敬业精神。
C: “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旨在农观英格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使读者对这样的明星肃然起敬。
D: “谁要是当英格丽替身,非失业不可”,因为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无可替代。
E: 这篇人物通讯的结尾展观英格丽的三个经典电影画面,表现了英格丽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的心里。
( 2 )英格丽是如何始终保持其本色的?请简要概括。
( 3 )请结合文本,从材料和中心关系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对你写作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走近书籍,我们丰富了知识,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走近自然,我们学会了平等,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走近生活,我们收获了感动,受到心灵上的震撼;走近古人,我们穿越了时空,受到灵魂上的洗礼……

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文中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