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河南内黄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C: 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2、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振粟。
D: 雅歌投壶,徇徇如儒生。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B: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 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 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描绘了自然景物,流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冰心的诗歌曾受英国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尽管它的飞行速度目前还很慢,但是经过设计改进,有望将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1米。

②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内,哈利•波特的飞毯将成为人类未来的飞行工具。

③现在科学家正在进行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毯子飞机”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④不久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研人员发明出一种“智能塑料”,只有10厘米×4厘米,通过加载波动电流,实现毯子飞行。

⑤这项研究成果在美国《应用物理通讯》半月刊上一经刊出,引起轰动。

A: ⑤③②①④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④①⑤③
D: ①④②⑧⑤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达芬奇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被称为“巨人三传”。
B: 《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C: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D: 《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四姐妹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作者其取“原应叹息”之意。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吏部
8、下列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曲智叟以应 今亦死
B: 同舍生皆绮绣 将军身坚执锐
C: 寡人之耳者 吾从北方子为梯
D: 贤臣,远小人 旧知其如此
9、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级(shè) 蜜(chóu) 意(qiè) 玲珑透(tì)
B: 峋(lín) (jué)起 簌(shù) 消声迹(nì)
C: 祭(sì) 古(chà) 子(wéi) 分道扬(biāo)
D: 义(bǎo) 牡(lì) 寒(jìng) 泠淙淙(líng)
10、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祥子的这一变化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让好人有出路。
B: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仅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且批判了摧残儿童天性的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和当时社会不合理的封建思想习俗,揭示出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根源。
C: 《西游记》中悟空经常称八戒是“呆子”,其实“呆子”有时候也不呆,比如猪八戒义激猴王,让他重回取经队伍智降妖怪。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永不言败,意志如钢铁般坚强,但他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写到他的亲情、恋情、友情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请赏析“沙场秋点兵。”的“秋”字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僵劲 支:________

②主人日再 食:________

③缀公卿之后 缀:________

④时年四十矣 盖:________

⑤颐偶坐 瞑: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3 )(甲)选文采用________的写法突出了自己小时候艰苦的求学经历。(乙)选文能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 4 )宋濂和杨时的求学经历,对你的求学和成长有哪些启示?(不少于两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缺陷的种子

15岁那年深秋,父亲让我乘车到县城去购麦种。下了车后,按照父亲指点的位置,我很快就找到了种子交易市场。

在市场街口,我进了几家种子门市店,门市店里的地上和货柜上摆满了塑料盆盛着的麦种样品,我边和店主说话,边蹲下身子一一观察。那些麦种看起来真的很好,一粒粒饱满、肥大,捧到手里沉甸甸亮闪闪的,就像一粒一粒的珍珠,几次在店主巧舌如簧的游说下,我差不多就要掏钱购种了,但想起父亲的叮嘱,我还是最终把捧在手里的麦种依依不舍地又放进了样品盆中。

父亲说种子公司的国营门市店里有上好的麦种,有省城来的农业教授亲自在那里出售麦种,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去,一定要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小麦一代杂交新品种。我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见到了那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的教授和他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麦种,不过我失望极了。我的失望不是对教授,而是对教授培育出来的新麦种。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显得十分参差,并且那些麦种也不饱满,一粒一粒瘪瘪的瘦瘦的,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几乎没什么光泽,远不如前面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甚至同我家里收回来的麦粒也不能同日而语。我抓了一把捧在手掌里细细看了足足有三分钟,才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着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我怀疑地问他:“怎么成色这么差呢?”

教授解释说:“一代杂交的新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母种都这样,还能结出什么样的好麦子来?我断定教授一定是骗人的,只不过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靠出售麦种捞上一笔钱而已,这样的麦粒只配喂鸡,哪里配得上做麦种呢?

于是,我果断地离开了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到街上的个体种子店里买了几十斤颗粒饱满、个个通体金亮的麦种。

麦种带回家后,我向父亲讲了我的推测,父亲也没说什么,很快就把种子播进地里去了。直到第二年收麦时我和父亲才惊讶地发现,我们家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种长出的麦子并不好,麦粒又细又烂不说,产量也很低,而村里几家买教授麦种的人,他们的麦子穗长、粒实,颗粒饱满、金亮,产量高出我家好几倍。

后来我请教一位搞农业育种的专家,专家一听就笑了,他说,那些一代杂交的种子确实看上去不起眼儿,瘪小,亮色也差,可它们毕竟是一代杂交的呀,它们种一年就变得饱满些,再种一年,就更加饱满了,它们在一年年克服着缺陷,在拼命趋向饱满和完美。而那些看上去饱满、金亮、完美无缺的种子,它已经完美到尽头了,没路再向上走了,所以只有一年年退化,只有一年年向缺陷发展,最后被彻底淘汰掉,永远退出土地和田园。

原来,在有些时候,完美也是一种缺陷啊,一幅画得太满的没有留白的画,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片蓝得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空,不能给人以云舒云卷的心灵悠然;一张洁白得没有一点墨迹的纸,不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蕴;一尊完美无缺的菩萨,不能给人以生活五味的率真……

完美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陷,过于完美的人生,恰恰是有缺陷的人生。

( 1 )阅读全文内容,补全以下情节。

①________。

②我没有听父亲的叮嘱而是买来外表好看的麦种。

③我在第二年收获时得到令人失望的结果。

④________。

( 2 )“我”为什么会怀疑地问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
( 3 )结合语境,说说③段中划线词语“灰头灰脸”的表达效果。
( 4 )试对文章第⑨自然段的划线句进行赏析。
( 5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如何记住乡愁
燕海鸣
时下,“记得住乡愁”成为一句流行语。在大规模推行城镇化的同时,如何留住乡村肌理,如何传承民间的记忆,对于规划者和普通人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联想到最近另一句流行语“时间去哪儿了”,我们更可以真切感受到整个社会的一种焦虑,一种在巨大时代变革和急速生活节奏中难以寻找稳定心灵的焦虑。
无论是“记得住乡愁”还是“时间去哪儿了”,都在表达一种心理,即对变化的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只不过,前者指向空间的转换,后者则指向时间的流逝。或者说,前者的目的是回到家乡,后者的目的是回到过去。
乡愁和怀旧诉说的是同一件事,在英文表达中可以明确体现出来。英文单词Nostalgia是乡愁、怀旧的意思,这个单词由两个希腊语词根构成,nostos对应“家乡”,而algia对应“怀念”。但希腊语的词根并不意味源自希腊。实际上,这个词是瑞士的医生侯佛(Hofer)在其1688年的一篇医学论文中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是医学论文?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乡愁、怀旧是一种疾病,必须通过医学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认识并非毫无缘由,当时欧洲大陆大小战争很多,许多士兵由于思念家乡,无法集中精力在前线对抗敌人,大大影响战斗力。因此,这种乡愁病,成为医生们研究的对象。
300多年过去,乡愁早已不是一种病,甚至成为诗人和哲学家们表达自己浪漫情怀的一种方式。乡愁也不仅停留在空间维度,更扩展到了时间维度上。撰写《怀旧的未来》一书的俄裔美籍学者博伊姆(Boym)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导致人们越发怀念过往的慢节奏生活,以及越发怀念并需要社会的内聚力和传统。社会学家戴维斯(Davis)也认为,在充满不确定的变动和断裂的过程中追寻一种稳定与持续的力量,是人们怀旧的主要动力。
因此,我们已经更清晰地认识到事情的本源所在:乡愁、怀旧行为本身不是疾病,导致人们乡愁、怀旧的大环境,才是需要思索的对象。我们是否太强调发展的价值,而忽略了无序发展所带来的人们心理认同的紧张?我们是否太过描述都市水泥森林的繁华,而忽视了正在迅速消失的原乡传统?也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质疑声中,“记得住乡愁”能够迅速占领舆论高地,“时间去哪儿了”能够迅速引发社会的共鸣。
虽然这种乡愁、怀旧的力量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我认为,如果对这种力量使用过度,也会导致负面结果。一个人的nostalgia虽然不是病症,但一个社会过于沉迷于nostalgia,是一种社会的病态。
对乡愁、怀旧处理不当会导致两种极端的行为。按照博伊姆的分类,怀旧分为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者认为旧的时代好于当下,所以要回到过去。这种类型的人走到极端,便是要对已经因种种原因废弃或消失的古迹进行复原。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以崇古为名大肆修建仿古建筑的例证,但是,“乡愁”不是这样记住的。
反思型的怀旧听起来理性一些,这类人更强调对旧的“怀”,不追求回到过去,而是追求一种怀念过去的徘徊感:“在废墟上徘徊,在时间和历史的斑斑锈迹上、在另外的地方和另外的时间的梦境中徘徊。”但反思型怀旧走到极致,便是对历史的滥用,使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失落和挫败感。这类人会走向进步的对立面,将任何合理的变化和发展都视为敌人。他们不需要回到过去,他们索要的是将时间停止,将时间凝固。
“记得住乡愁”,犹如开启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变迁大潮中,未来具有了更丰富的可能性。但是,只有当故乡成为回不去的过往,人们才会为乡所愁。从这个角度而言,“记得住乡愁”存在着语病。因为乡愁是一种怀念故乡的情感,我们要留住的不是这种情感。我们的目标不是在城市面对故乡的寥落捶胸顿足,而是积极留住故乡文化脉络中的美好。
所谓“时间去哪儿了”更是如此,时间既无法回溯,也无法停驻。浪漫主义的怀旧情结可以存在于诗歌和哲学之中。但是,当怀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那种浪漫的忧伤便不再美丽。适应变化是人应具备的素质,否则就如博伊姆所说:“对于家乡的思念收缩成为对于个人自己童年的思念。与其说是对于进步缺乏适应,不如说是‘对于成年人生活的某种不适应’。”
(选自《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3月14日)

( 1 )作者认为该“如何记住乡愁”?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 2 )本文的题目是“如何记住乡愁”,为何多处提到“时间去哪儿了”?

( 3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 说说你对“一个人的nostalgia虽然不是病症,但一个社会过于沉迷于nostalgia,是一种社会的病态”这句话的理解。

( 4 )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表述是()

A: 文章以时下流行语开头,把握住了热点话题,有利于加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者对“乡愁”一词追根溯源,论述了乡愁和怀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乡愁不是一种 病。
C: 作者认为,对乡愁、怀旧处理不当会导致两种极端的行为。无论是修复型还是反思型的怀旧,走到极致都不理性。
D: 作者认为,浪漫主义的怀旧情结存在 于诗歌和哲学之中是一种美,但并不赞同怀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最美的远方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