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浦城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衡阳、江阴、华阴、汉阳、洛阳都符合这一原则。
B: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旦”现指“早晨”,“望”现指“农历十五”。
C: “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 表示年龄的词:“三十岁叫不惑”,“七十岁叫始龀”。
2、下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huì)长(sháo)其(zhé)
B: 玉(bó)未(piān)我(yíng)
C: 未(fú)登(shì)何(jiàn)焉
D: (fū)战旗(mǐ)遂(zhú)
3、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通过主人公祥子的三起三落,无情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 《格列佛游记》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D: 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活了不足四十岁的女作家,因成功创作了小说《简·爱》而当之无愧地跨入了世界著名文学家之列,她就是十九世纪法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4、

下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 。 , , 。 ,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命的给予,并不断用心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 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 ⑥④⑤①②③
B: ③①②⑥④⑤
C: ①②③⑥④⑤
D: ①②⑥④⑤③
5、下列关于语文知识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如《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计四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如《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
C: 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别在那儿偷偷笑了。”这一句属于祈使句。
D: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虽说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作一些虚构。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写了许多富有诗趣而又美丽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 《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分别是施耐庵、吴承恩、乔纳森•斯威夫特、丹尼尔•笛福。
D: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
7、请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人迹罕至 急燥 浑为一谈
B: 眩耀 神采弈弈 畏罪浅逃
C: 咄咄逼人 诀别 花团锦簇
D: 分岐 各得其所 神通光大
8、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解说: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解说:加点的依次是形容词和数量词。
D: 星光灿烂 眷恋祖国 心情放松 都市精灵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9、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弗雷先生苦心孤诣 , 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B: 面对穷凶极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C: 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 , 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D: 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 , 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喜欢看侦探小说,常常被小说里面错综复杂的情节深深吸引。
B: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观,只要自己觉得好,别人就无能为力
C: 唐老鸭和米老鼠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 深受大家的喜爱。
D: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地分析了那幅画的象征意义,肯定了作者对真善美执着的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乡愁》回答问题。
( 1 )全诗是采用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 2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本诗中,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

转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尝解衣就。或夜昏怠,辄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昼夜苦/才须
B: 昃始食/意与
C: 五年未尝解衣就/废食者
D: 辄水沃面/投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 3 )范仲淹的身世、家境怎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

梅 寒

①是一个夏日黄昏,西天的云霞像着了火。画家走在村中央那条铺满木屑的水泥路上,被深深地震撼了。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林林总总,是形态各异的根,弯曲遒劲的,内部中空的,与山石紧紧胶着在一起的……光滑的横断面,大多已变得模糊不清,看不出根的年轮了。但只看那比圆桌面还要大的断面,就能知道,那些根的上面,曾经支撑着多少棵参天巨木。

②那些树根是从不远处的原始森林里运出来的,运到村里来,经过那些能工巧匠的安排,一棵棵黑乎乎毫无美感的根便有了艺术的灵魂,成了都市雅人喜欢的根雕。这些,是画家从路边一位正在加工根雕的少年嘴里打听来的。

③少年黑瘦,十五六岁的样子,却能熟练地操作手中的电锯电钻,将面前树根上多余的部分切除掉。打磨,清洗,抛光,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已渐露雏形。

④“我们这一带现在都在做这个,没人出去打工。打工才能赚几个钱?我们一座根雕卖出去,就上十几万。”少年耳朵后面夹着一支香烟,眯起一只眼睛打量他手上的作品。“干这一行,眼睛要毒,给你一段树根,你要一眼看出它里面藏着的东西,是人是马,是虫是鱼,顺势给它们做出最好的造型,那样才会卖一个好价钱。不然,就白瞎了好树根……”面对一脸惊奇的画家,少年侃侃而谈。

⑤画家听得愣住了。他想再问些什么,终究没再问下去。旁边少年的父亲,已经发出不太友好的暗示:“您看好什么没有?!看好了就谈谈……”

⑥画家仓皇而逃。逃离少年和他的父亲,也逃离噪音与木屑飞溅的村。

⑦那些已经成品的根雕,巨型的狮子,脑门油亮笑口常开的如来,在黄昏的余晖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们,已经不再是根,运到都市人的豪宅庭院里,摇身一变,就成了象征财富与身份的艺术品。画家却无法看到那些,或者说,他是无法忍受自己看到那些。刺耳的电锯声里,他听到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哭泣声。是根的。是那些没有了根的树的。是没有树与根的大山的。

⑧画家疯了。他背着画夹逃离加工根雕的村,回到自己生活的都市。他把自己那些年所收藏的画——自己的,其他人的,一律低价出手。他把自己唯一一所栖身的房子也卖掉了。画家急需要钱,而那些钱,在外人的眼里,就是拿树叶往巨大的黑洞里填——画家要拯救森林,拯救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树。那些树,那些根,原本的命运是在深山里终老,自生自灭,而不是变成供人赏玩的根雕,置于有钱人家的屋宇庭院。

⑨画家仍然画画,却不再画小桥流水枯藤昏鸦。他只画树桩。只画原始森林里那些参天的古木,被抹根锯倒,黑乎乎的树桩上,站着孤零零的鸟或者游走着几只孤单的蚂蚁……那些画,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他在层峦叠嶂的原始森林深处遇上的。

⑩那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在那里,绵延生息了多少年了啊?画家进去时,忍不住抱着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哭了。他听说,有人已经打算要承包下那片林。商人的眼里,那片林就是一只巨型的聚宝盆。成片合抱粗的古树下面,藏着价值上千万的根雕。

⑪画家辗转反侧,最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见当事人。他最终以不菲的价格把那片林承包下来。

⑫两间小木屋,一个篱笆小院,是画家自己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就在林的深处。画家的生活,从此以那两间小木屋为圆心,以他的那片森林为半径。他徜徉在那片鸟语花香的世界里,画画,与树对话,也充当树们的卫士,如果有哪个胆敢来冒犯他的树,他手中的长枪长叉绝不答应。

⑬那样的生活,清苦,却不寂寞。多少次旭日东升,灿烂的晨光里,画家在家门前的小坡上画画。画树,那些沐浴在时光里的树,欣欣向荣,枝繁叶茂。

⑭画家想,等那片林保住了,再转向下一片林。然而,画家终究是没等转到下一片林去。他死了。在某天清晨,在他画画的树下,他倚着树根,睡着了……

无人知道画家的死因,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

⑯风吹过,满林的松声叶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问,似答……

(选自《迪马多山的秘密》)

( 1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的填空。

( 2 )读了小说后,小东同学和小阳同学对小说的标题“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展开了讨论。请给小阳同学的看法补充理由。

小东:我觉得标题不大恰当,“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不能够扣住全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小说写了无数参天古木的被砍伐,况且画家之死也应该是属于非正常死亡的。

小阳:我觉得这标题很好,因为________。

( 3 )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林林总总,是形态各异的根,弯曲遒劲的,内部中空的,与山石紧紧胶着在一起的……光滑的横断面,大多已变得模糊不清,看不出根的年轮了。但只看那比圆桌面还要大的断面,就能知道,那些根的上面,曾经支撑着多少棵参天巨木。(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小村子街两边那些“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根?)

②无人知道画家的死因,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品味“偶尔” 一词的表达效果。)

( 4 )微型小说由“正常”和“反常”的情节组成。在这篇小说的“反常”情节里,你读出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旧物

詹宏志(台湾)

“你爸爸的东西,还有家里一些老东西,看你要不要?”妈妈在电话那头泫然欲泣,说:“不然,就都要当垃圾丢了。没有地方可以放了。”

父亲过世不久,我们先是忙了一阵子丧事,然后才开始计划安排未来的生活。兄弟姐妹们商量,决定把妈妈带到新竹和二姐一起住。然而要搬离住了二十年的住处,老家原来的那些东西要放到哪里去?兄弟姐妹大都已经成家,虽然都幸而居有屋,但哪个人家里不是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怎么找得出空位呢?妈妈大概已经知道这个命运,想到我是比较爱旧东西的人,打了电话来问我要不要收留一些家里的旧东西。

家里有很多老东西是我很喜欢的,譬如那台年纪比我还大的老留声机兼收音机。橘红色典雅的木头盒子,精细的镂空木工,镂空处饰有纱网,后面的喇叭仍然播得出真空管温暖音色的美声。木盒正面的中央高处,有细细一条黑白红三色的赛璐珞面版,数字标示的是收音机的频率,左右两个旋钮,一个控制音量,一个寻找频道。盒子上方盖子掀开来,就是当年刚刚推出的第一代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转黑胶唱

片唱盘,细细的唱臂_____(A.优雅B.轻轻)地在唱头处转个弯,只要用手指头轻轻托起,唱盘转动时,你几乎可以不费力地放下唱头,它也好像滑翔翼一样轻轻降落,歌声也就随着悠扬响起了。

这部留声机唱盘兼收音机买来时,据说是我们基隆老家那条街上的第一部,邻居没听过这么美妙的乐音,常常挤在我们二楼住家的楼梯口,想要多听听它神奇美丽的声音,有时候还央求妈妈再多延长一些播送的时间;但我不曾见识那个盛大的场面,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木盒留声机也伴随家中每个小孩长大,包括我自己。对我来说,社会上重大事件就是经由收音机的播放而得知的。所谓的“重大事件”,可能指的台风要来的新闻,或者是重大的篮球赛事转播,甚至可以是大姐关切的某次省交响乐团公演的转播;最严重的事件,当然就是各种考试的“放榜”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名字被播音员以平稳速度的标准国语唱读出来,全家人聚精会神竖耳倾听(其他几十万个家庭也一样样),生怕错过了的一个名字就是和自己有关的。

收音机也提供了我们大部分的娱乐,有时候我听《白银阿姨讲故事》,听她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天又一天,一个故事过后还有一个故事,仿佛永无止境。我们也爱听各种国语的或台语的“广播剧”,依音调的起伏而进入了各种情绪。“唉,什么?十万元?十万元?我要去那里找到这十万元呢?”剧中人哭喊着,我们的心也纠结起来。一场戏剧隐藏一种人生,我们所有悲欢离合经验仿佛都从它而来;要不然,我们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太简单平凡了。

唱盘带来的则是各形各色的音乐接触,父亲还藏有许多早期的日语唱片,曲目包括了现在已经不容易听到的《台中州进行曲》;比较新的流行曲则有文夏、陈芬兰和洪一峰;家里也开始听起国语流行歌曲,唱片也因而有了周旋、白光、葛兰等人的身影,而我第一次和姐姐去唱片行买唱片,买的正是夏台凤刚刚出道的唱片《泥娃娃》。

有时候,在假日的早上,在阳光遍洒室内的时候,我把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放进唱盘中,黑胶唱片一圈圈跳起旋转舞步,唱头温柔的降落登陆,乐音响起,我站在客厅中央,闭上眼睛,让交响乐团的时强时弱的一波波乐音把我包围。我挥舞着双手,想像自己置身欧洲的音乐厅之中,指挥着一个看不见的乐团,但我立刻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无处可去的乡下小孩,一种悲怆袭来,我奋力在簿本里写下零碎的诗句:“放一群鸽子飞出去,飞到我想去而去不成的欧洲。”我已经来到多愁善感的青少年时期了……

是呀,这座木盒子留声机曾经如此地伴随过我已然消失的青春时光,多么像是凝固旧时记忆的一座相框。如果没有其他人要,我在电话里和母亲说,我愿意保有它。

我想要的还有其他充满家中记忆的东西,我又说:“还有家里那座老挂钟,还有家里那张红色圆餐桌和那些圆凳子,还有那些唱片,还有那只木头碗橱和那些老粗碗……如果没有人要,通通留给我好了。”……

“拉叽欧已经不在了。”拉叽欧是Radio的日文发音,妈妈的意思是那座留声机兼收音机已经不在了。

“为什么?”像是睛天霹雳,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哥哥说要换音响,那只拉叽欧太旧了,就把它丢了。”妈妈在电话那一头说,她好像没有感觉到损失,也许她觉得新东西比较好。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恐怕已经半年了。”

我感觉焦急起来,在我没有回家的时候,家里并不是静止等待的,它本身也是变动不居的,旧东西会消失,记忆将不存。我急忙跟母亲说:“星期天我就回来整理家里的旧东西,我也会整理爸爸的东西,在我没回来以前,你先不要丢任何东西……”

(选自詹宏志随笔集《绿光往事》,有删改)

( 1 )本文写了家里的老留声机兼收音机带来的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 2 )文中第④段写邻居来我家听音乐的片段有什么用意?
( 3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细细的唱臂(A优雅;B轻轻)在唱头处转个弯……(请在空格处选择一个词,并说明明理由。)

②“剧中人哭喊着,我们的心也纠结起来。(句中的划线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作者认为曾经陪伴他度过青春时光的留声机“像是凝固旧时记忆的一座相框”,而文中结尾又写道:“旧东西会消失,记忆将不存。”你认为是否矛盾?请联系全文,结合下列相关评论,谈谈你的看法。

a.在那样一无所有的时代里,总有片刻美好时光让我们永远珍藏 。 ——詹宏志

b.《绿光往事》是记忆之书,也是个人启蒙之书。 ——书评人

c.他(詹宏志)的叙事让读者多有共鸣,许多贴于网络上的相关评介或读后感怀,往往写着写着则聊起自己回忆中的一段感触。每个人都有他的幸福时光可以回味,而詹宏志写出了这份感觉。——网友评论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亲情呵护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