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华安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B: 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 , 共叙别后之情。
C: 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D: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诸城的白垩纪地质公园,安丘的青云山,青州的云门山,都是潍坊的旅游名片。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D: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是我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 ⑤①④③⑥②
B: ⑤④③②①⑥
C: ③⑥⑤①②④
D: ③②⑤④①⑥
4、

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你迢迢的人生旅途中

②给你绵绵不断的温馨和取之不竭的力量

③但这笔财富永存

④它会永远陪伴着你

⑤岁月尽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

A: ⑤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⑤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①⑤④②③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B: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C: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 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 《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B: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
D: 《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弟弟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7、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50万朵左右的花。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8、对于下面语段中的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②那年 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③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④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⑤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时,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A: ①句中的“差点儿”和②句中的“数目可观”都是量词。
B: ③句中的“这”“家伙”是两个代词。
C: ④句中的“骄傲”一词,与“自豪”“傲慢”等都是反义词。
D: ④句中的“骄傲”“可怜”和⑤句中的“活泼”都是形容词。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yán) 肆(nuè) 愧(nǎn) 前后继(pū)
B: 蠢(yú) 能(chěng) 干(hé) 疾风草(jìng)
C: 狡(xiá) 冤(wǎng) 附(hè) 冥思想(xiá)
D: 羞(qiè) 席(yàn) 勇(sǒng) 神采奕(yì)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B: 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C: 《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D: 有的小区为业主在楼道、走廊、车库等公共空间安装摄像头,可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后花园”,这种做法难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塞下曲》一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1 )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是怎样描写边塞苦寒的?

( 2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抱”字描绘出了怎样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④探囊发箧: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

( 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盗可乎________

②衣食不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 3 )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送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⑨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⑪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⑫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1 )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 2 )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 3 )按要求对A,B两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①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②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B句。

( 4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 1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 2 )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 3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 (从形状、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

( 5 )“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