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绰号含有“豹”字的有这样几个:锦豹子杨林,金钱豹子汤隆和( )。
A: 林冲
B: 史进
C: 王伦
D: 柴进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新鲜肥美)
B: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非常浓密的样子)
D: 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著名作家张爱玲晚年心灵孤独,身体多病,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正在被人们所了解。
B: 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家企业通过“怕上火”的定位推广凉茶产品,最终打造出了家喻户晓的凉茶品牌。
D: 近代以前,跟西欧和西亚文化相比,农业繁荣的华夏文化毫不逊色,或许还略胜一筹
4、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 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 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家庭情感都市剧《都挺好》一播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剧中贴近生活冲突的如重男轻女、妈宝男、养老问题、理财诈骗等情节,对观众既熟悉又倍感真实。
B: 经过成都食堂事件,让我们痛定思痛,真正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而且是关乎祖国下一代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命运的大事。
C: 连日来,绵阳各地消防队收到很多“神秘快递”,不少市民匿名向消防员送去爱心,还留言“愿你们每一次出警都平安归来”,表达了对消防员深深的感激关心之情。
D: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项是( )
A: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B: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D: 红经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 , 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8、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 《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 《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9、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立(zhù) 抽(chù ) 锲而不舍(qì)
B: 污( zhān ) 惬意( qiè ) 吹毛求( cī )
C: 荒( miù ) 然( mù ) 咬文字( jiáo)
D: 褓(qiǎng) 粗(guǎng) 拐弯角( mò )
10、

请选出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他并不读没有意义的书,专以读书来自己的烦恼,为自己将来实现理想做准备。他已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他相信自己会。

A: 只是 消除 就是 一鸣惊人
B: 也不 排除 而是 一锤定音
C: 只是 排除 就是 一锤定音
D: 也不 消除 而是 一鸣惊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2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________
理由: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杂然而前    ②太守    ③鸿雁麋鹿    ④予及偕亡   

( 2 )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不绝者
B: 溪深鱼肥
C: 贤者后乐此
D: 民欢乐之
( 3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颓然乎其/间者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 不贤者/虽有此
D: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贤者亦乐此乎?

( 5 )简答题。
①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②【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十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怒发冲冠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趁热打铁,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了“_____ ,是个_____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a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教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b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 1 )对文中加线句子a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关键词是“眼光”和“犀利”)

A: 赞赏李晓勇于承认错误。
B: 赞叹李晓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C: 为李晓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别致而感叹、吃惊。
( 2 )对文中加线句子b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注意题目要求与上题不一致)

A: “时时回响”虽是虚写,但反映了“我”的真实感受。
B: 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主要在于一次比一次更热烈、更有意义。
C: 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三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D: 这句话指出三次掌声给“我”的印象之深。
( 3 )有关选文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的开头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
B: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C: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 文章构思巧妙,究竟谁在黑板上写字的谜底揭开以后,出人意料。
( 4 )下面有关“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按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注意先后顺序)
①我非常惊奇。 ②我完全陶醉了。 ③我十分欣慰! ④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⑤我颇感意外。 ⑥我一下子惊呆了。 ⑦我控制住了自己。

A: ④⑥⑦②⑤①③
B: ④⑦⑥⑤②①③
C: ④①⑥②⑤⑦③
D: ④①⑥⑤②⑦③
( 5 )请从教学和性格两方面简要概括文中高老师的特点。
①教学特点:_____
②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 1 )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 2 )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 3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 4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①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 5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结合选文,联系生活,请你谈谈如何感恩“卑微的母亲”?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正好遇见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