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 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 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
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 缥缈 诚惶诚恐 神彩奕奕 B: 摇曳 掂量 殚精竭虑 走投无路 C: 狡辩 烦燥 相辅相成 漫不经心 D: 粗糙 狼籍 为富不仁 自出新裁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 ) A: 匍匐(pú) 山涧(jiàn) 忍俊不禁(jīn) 箪食壶桨(jiāng) B: 附和(hè) 晌午(shǎng) 目眩神迷(xuàn) 抽丝剥茧(bō) C: 颤抖(zhàn) 推崇(chóng) 信手粘来(niān) 以身作则(zuò) D: 教悔(huì) 恳切(kěn) 千均之力(jūn) 舍身求法(shě)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轻捷(jié) 惭愧(kuì) 酝酿(nàng) B: 云霄(xiāo) 取决(jüé) 鉴赏(jiàn) 喜出望外(wàng) C: 奥秘(ào) 倜傥(tǎng) 粗犷(guǎng) 翻来覆去(fù) D: 企盼(qǐ) 静谧(mì) 棱镜(líng) 呼朋引伴(yǐn) |
5、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B: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C: 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 , 浪费了大好年华。 D: 人们常用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劝勉别人不要嫌弃行业不好,任何工作都能创造出超人的业绩。 |
6、 |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谣言/摇篮 深宵/云霄 硕果/砍斫 B: 小楷/揩擦 掷投/郑重 秩序/迭起 C: 懊悔/教诲 碾轧/辗转 斑斓/谰语 D: 哀悼/卓越 拍摄/震慑 粗拙/短绌 |
7、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根曾这样谈论读书的妙处:其怡情也,________;其傅彩也,________;其长才也,________。他也提醒人们: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到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①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②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③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省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B: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 她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
9、 |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屹立(qì) 辐射 挑拨离间(jiān) 纷至沓来 B: 蓦然(mò) 矗立 强词夺理(qiǎng) 轻歌曼舞 C: 妩媚(fǔ) 抉择 怒不可遏(è) 川流不息 D: 虔诚(qián) 两栖 振耳欲聋(zhèn) 目眩神迷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翩然(piān ) 蟾蜍(yú ) 追溯(sù ) 藩篱(fān ) C: 阻遏(yè ) 仄歪(zè ) 瓦砾(lì ) 箱箧(qiè ) D: 疮疤(chuāng ) 颓唐(tuí ) 凹凼(dàng ) 取缔(dì )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宿云梦馆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释】①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外放是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 1 )本诗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所好轩记 (清)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茸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①、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②“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晳③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④”,然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小仓山房续文集》) 【注】①珪璋彝尊:珪璋(guī 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彝(yí)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②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③曾晳(xī):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④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热的肉。 (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________ ②过是欲少味矣________ ③患得之________ ④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________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 3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 ( 5 )众多的爱好中,袁枚为什么把读书的爱好置于其他的爱好之上?( 6 )上文中,袁枚说道:“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很多可以佐证以上观点的语句,请写出三处。 |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①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③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 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④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⑤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 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 1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补天之手
明前茶
①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直到今天他还zūn xún( )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浆糊。
②老范修补古籍的浆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
③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èi)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粘结全靠浆糊。浆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粘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浆糊才有这样的效果。
④老范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打浆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这样的浆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
⑤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单是学习打浆糊就要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当然,要当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熬过这第一关,后面的考验依旧没有完,第二个关口就是选纸。师傅不说一句话,只是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徒弟也不犹豫,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码能找出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
⑥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
⑦这一看,越看越没有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可别小看这些差异,就是这些细微处,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浆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呆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
⑧等到终于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你以为就能得到师傅的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充满古味的那些纸拨到了一边去,留下的反而是与之相近、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老范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得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度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
⑨找到修补的材料还只是开始,真的着手修补那还真是精细到极致。一旦开工,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
⑩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睛”,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①。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
(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3月20日,有删改)
【注】①周嘉胄(zhòu),明朝收藏家。所著《装潢志》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总结装裱经验的著作。“贯虱之睛”中的“贯虱”是指贯穿虱子之心,言其精准。“灵慧虚和”中的“虚和”意为平和。
( 1 )根据拼音,写出第①节中的汉字。zūn xún ________
( 2 )结合注释,第⑩段《装潢志》所引内容指的是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贯虱之睛”和“心细如发”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和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题目:凡人琐事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叙事具体,条理清楚。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