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紧绷(bēng) 黝黑(yōu) 炽热(zhì) 摧枯拉朽(kū) B: 桅杆(wéi) 翘首(qiáo) 纤维(qiān) 锐不可当(dǎng) C: 悄然(qiāo) 赋闲(fù) 嶙峋(líng) 杳无消息(yǎo) D: 婆娑(suō) 妯娌(zhóu) 诘责(jié) 惟妙惟肖(xiào)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这类事件的处理方案有例可援 , 无需重新审议或另寻其它解决方式。 B: 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无锡》,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无锡的众多美食。 C: 韩国为了预防朝鲜的军事行动,要求美国在自己本土上部署萨德导弹,对此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无可厚非。 D: 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 |
3、 |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诗家之圣,仁者心。”这副对联纪念的有可能是唐代诗人杜甫。 D: 文言文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孤”是古代一般臣子的自称。 |
4、 |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深奥(含义深,不容易懂) 庸俗(平庸) B: 鉴定(观看,审案) 嶙峋(枯瘦的样子) C: 丘壑(山沟或大水坑) 任其自然(放任) D: 因地制宜(因为) 轩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
5、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
6、 | 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石拱桥结构坚固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 这种桥(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B: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C: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D: 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隽永/俊雅 漂白/缥缈 沽名钓誉/孤陋寡闻 B: 囿于/诱敌 匀称/称意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C: 剽悍/飙升 荫蔽/阴翳 徇私舞弊/以身殉国 D: 忌讳/教诲 晃眼/恍然 气冲斗牛/战天斗地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渊薮。渊薮:比喻人和事物聚集的地方。B: 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可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C: 他不厌其烦地围着你转,好像你来自钟鸣鼎食之家,其实你不过是引车卖浆之流。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贵族大户生活奢侈豪华。 D: 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
9、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殉职(xùn) 酝酿(niàng) 坍塌(tān) 咄咄逼人(duō) B: 岐王(qí) 匿笑(lì) 徘徊(pái) 饥肠辘辘(lù) C: 安详(xiáng) 惩戒(chěng) 秕谷(bǐ) 混为一谈(hǔn) D: 侍弄(shì) 一霎(chà) 掺和(huo) 哄堂大笑(hōng) |
10、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在“创文”过程中,盐城交通主要存在着主干道过于拥堵,斑马线前车子不让行人,随意鸣喇叭,治理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 C: 从强起来、富起来到站起来,中国人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D: 不少学校把安全疏散演练作为每周安全教育活动的重点,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防灾自救的意识。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然后写下了这首诗。 (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要求:说明理由)( 2 )阅读划曲线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这几句诗所构成的画面。 ( 3 )古诗词中描写“海”的诗还有很多,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江春入旧年”,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________,天涯共此时”等。(要求写出诗歌原句)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画线字的意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 )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 “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 “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 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不超30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④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路,须跳下去又爬上去。⑤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⑥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⑦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施,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⑧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⑨他用双手采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⑩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⑪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⑫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⑬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⑭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⑮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⑯过一会说:“A___”我望着他走出去。⑰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B__”⑱等他的背影混入未来往往的入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人生旅途漫长,总有那么几步特别关键。无论对与错,走过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请以“那一步,我走错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