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娉(pīng)婷 教学相长(zhǎng) B: 恪(kè)守 潮汛(xùn) 箪(dān)食壶浆 C: 拮据(jū) 玄(xuán)虚 矫(jiǎo)揉造作 D: 豢(huàn)养 桑梓(zǐ) 间不容发(fā) |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目光炯炯 五彩缤纷 沁人心脾 形形色色 C: 迥然有神 五光十色 陶然自得 形色各异 D: 迥然有神 五彩缤纷 沁人心脾 形色各异 |
4、 | 给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 余劝时即嗜学。 A: 嗜好B: 喜欢 C: 特别 D: 学习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更是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把“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与“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调换) B: 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删掉“在”和“后”) C: 在第十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把“抗灾”与“防灾”对调) D: 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扩大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把“扩大”改为“增加”)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忸怩(niǔ ní) 千古绝唱: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B: 喃喃(nán) 岿然不动:高耸屹立不动。 C: 色子(sè ) 喋喋不休:不停地诉说。 D: 嗫嚅(niè rú) 死乞白赖:纠缠过没完。 |
7、 | 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B: 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的苏轼,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朝廷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大醉”遣怀是辅,“兼怀子由”是主。 C: “高处不胜寒”暗用典故,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D: 词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表达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
8、 | 为了纪念安徒生200周年诞辰,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下面不可能出现在这套邮票上的形象是( ) A: 小人鱼 B: 白雪公主 C: 拇指姑娘 D: 野天鹅 |
9、 |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C: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
10、 |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B: 《范进中举》中,“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运用动作描写,讽刺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丑态。 C: 《醉翁亭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行路难》(其一)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蝂传 ①卒踬仆不能起 ②苟能行 ③又持取如故 ④亦以病矣 ⑤又不艾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其背甚涩,物积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②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蓄其不积。 ③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④亦是哀夫!( 3 )概括本文的中心大意。 |
阅读,回答文后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创门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
⑦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 2 )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4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5 )根据语境,解释第⑬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芬芳:________
( 6 )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7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凉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还能向谁去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跟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____________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有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 1 )画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作文。
请以“ 我在 地前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从以下五个词中选一个填入题目的空白处:艰难、快乐、苦恼、自信、幸福,然后写作。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⑥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