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连云港市平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韵,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B: “别在那儿偷偷笑了!”属于祈使句。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
D: 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雄安是否有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能承接首都的资源溢出。
B: 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超速。
C: 陈岩石演讲时,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往事。
D: 朝鲜于4月15日举行了盛大阅兵式,多款新型导弹惊艳亮相。
3、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作为登山者,征服与攀登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但野口健却是个例外。②从2000年起开始,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他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6年多时间里,他从珠峰上总共捡回了9吨垃圾。当其他登山者为梦想与荣誉向珠峰顶端攀登时,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野口健的想法很简单,④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自己多背些垃圾下山就能让他变得干净些。


A: ①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作为登山者,攀登与征服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
B: ②句语义重复,应改为“从2000年起,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
C: 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此句子的主干为“他选择垃圾”。
D: ④句谓语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的环境”。
4、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 懊诲 蝉蜕 丑陋 来势凶凶
C: 书塾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 澎湃 祈祷 脑髓 回环曲折
5、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理论,要靠实践来证明。
B: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怯地问。
C: 虽是冬季,但这里牡丹、月季、茶花……等应有尽有。
D: 一个光秃秃的地方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 了生命的胚胎。

A: 延伸 萌生 保持
B: 延续 萌动 保持
C: 延续 萌生 保存
D: 延伸 萌动 保存
7、

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日,黛玉梳洗完了。
B: 两股战战,几欲先。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了这猴精也。”
C: 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敢欺我耶!”
D: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老督管又道:“耐他(杨志)一耐。”
8、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 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 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9、下面关于“邀请函”中的措辞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下周一请您移驾到寒舍小聚,小弟将呈上近日构思的拙作一篇,届时请不吝赐教。能否赏光,望早日回复。


A: “移驾”是敬辞
B: “赐教”是谦辞
C: “拙作”是谦辞
D: “赏光”是敬辞
10、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飞鸟相与还(相伴)
B: 我报路长日暮(叹息,慨叹)
C: 欲不胜簪(全部)
D: 黑云压城城摧(将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1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_____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2 )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 3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甲)《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选)

苏轼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乙)《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陋邦:这里指黄州。②那忍触:指不忍见。③市井人:商人。④鬻(yù):卖,这里指买。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

( 1 )古汉语词典中“适”主要有以下几种义项,你认为“坐客徐君得之将闽中”句中“适”应选哪个义项( )
A: 正好、恰好,如“与野情惬”(《鲁山山行》)
B: 女子出嫁,如“始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C: 到……去、往,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
D: 适合、适宜,如“少无俗韵”(《归园田居》)
( 2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此 木 不 为 人 所 喜 稍 稍 伐 去 以 予 故 亦 得 不 伐

( 3 )下列选项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主市井人 乘奔御风(《三峡》)
B: 晚步出城东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以后会未可 君问归未有期(《巴山夜雨》)
D: 则园已主 移风俗(成语)
( 4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 5 )甲诗前四句推测了海棠花的________,乙文则写到了海棠花________的特点。
( 6 )乙文“既饮”以下写野游细事,灵动自然,率意挥洒。请概括这些“细事”。
( 7 )同在定惠院,诗和文表现出的作者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 1 )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

( 2 )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河流真美”?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 3 )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 4 )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中“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

现代文阅读,完成1-4题。

时间也是“变色龙”

①我们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看得见飞鸟走兽,听得见琴瑟齐鸣,闻得见馥郁芳香,可是我们是如何感知时间的呢?心理学认为所谓的“时间感知”是指人对时间的知觉,它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外界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

为何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②人在年少时,往往会感觉日子过得很慢。孩子们急切地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有时还会盯着墙上的钟,数着时间过。然而,人上了年纪之后又总会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年纪越大,真的会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吗?

③心理学家瓦拉赫和格林研究了一群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比喻描述时间的情况。结果显示,年轻人倾向于用静态比喻来描述时间,比如“时间就像平和、静止的海洋”;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用“时间是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这类动态比喻来形容时间。

④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给出的一种解释是,当我们年轻时,面带朝气,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经历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事物——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失恋、第一次成为父亲母亲……自然而然,我们会对这些新鲜事物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新奇的体验渐渐变得黯淡无光,我们不会再投以那么多的注意力,于是便会感觉时间一晃而过,觉得时间的流逝变快了。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人老了以后会觉得时光流逝变快的原因。

⑤我们都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演员以慢动作逃离爆炸现场,慢镜头的表现形式让画面显得更加惊险刺激。其实,在大银幕外,我们同样能体验到类似的“慢动作时间”。比如,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人们往往会感觉时间的脚步慢了下来。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⑥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有蜘蛛恐惧症的人盯着他们十分惧怕的事物——蜘蛛看45秒,然后让他们估计时间过了多久,结果他们都高估了实耗的时间。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高空跳伞的新手身上,这些新手总会认为,从同样的高度跳下,自己比同伴所花的时间要漫长得多。

⑦这是因为身处险境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让人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了比平时多得多的细节,所以,会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以慢动作运动,觉得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为何美好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

⑧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美好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比如,当我们和朋友聚会时,会感觉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那些无聊的事物则会拖曳着时间……1小时无聊的历史讲座似乎比它讲的整个历史时期还要冗长。

⑨经研究发现,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比如,在买东西等待付款时,人尤其会感到有资格获得更好的服务。所以,在碰到慢吞吞的收银员时,10分钟的等待就像1小时那样难熬。相反,如果是一个粉丝获得了与偶像见面的机会,那么他或她会觉得在候客室中的等待是一种运气,10分钟的等待时间并不会让人不耐烦。所以,我们往往会觉得美好的时光格外短暂,而枯燥无聊的时光却格外漫长。


( 1 )根据文意,在文中横线上拟写一个小标题。

( 2 )第⑨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感知”。

( 3 )文章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人对时间的感知,从全文看,这三方面内容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4 )通读全文,题目“时间也是变色龙”指的是________ 。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一名女婴出生仅一个多小时便夭折了,父母捐献了她的器官,她成为英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这名宝宝名叫“希望”,父母在怀孕的时候就得知她先天无脑畸形,但他们没有选择堕胎,而是选择尊重生命。小希望出生仅74分钟就不幸夭折,结束了短暂的生命。父母难过不已,决定将她的肾和肝细胞等器官捐献给需要的患者。“虽然她的离开让我们很心痛,但是她能帮助别人减轻痛苦,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这是有些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小希望的父母说。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