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A: 园中有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和可爱的小动物,激起了鲁迅对生活的热爱。 B: 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吸引儿童去观察、发现,探索无穷无尽的自然科学知识。 C: 园内景物优美有趣,可以听到神奇的传说,可以尽情游玩,有许多东西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
2、 |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五四运动 B: 红军长征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驻足 狡黠 芒刺再背 B: 幅射 噩耗 藏污纳垢 C: 能耐 制裁 变幼多姿 D: 博学 嘹亮 五彩斑斓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5、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等待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田圃里栽上了绿油油的秧苗,喑哑的小溪开始唱出清亮的歌声,鸟儿栖息在可喜的草丛间游戏,星星在天绒布似的天空中颤动。天地间都充满着新鲜的生机和欢愉的活力。 A: bǔ yīn xī chànB: pǔ ān xī zhàn C: pǔ yīn qī chàn D: bǔ ān qī zhàn |
6、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 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 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 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
7、 |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耳濡目染了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为警方调查事情的真相和迅速破案立下了汗马功劳。 B: 对于是否该关闭造纸厂这个问题,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协商,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树根在大地里面纵横交错,触类旁通 ,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D: 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起,断章取义 , 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可以在短时间积累很多知识,值得推广。 |
8、 | 下面这段话,作者主要阐明的观点是( ) B: 家长应该给孩子帮助。 C: 家长和教师应及时觉察孩子的反常行为,及时给以帮助,以免孩子堕落。 D: 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发现孩子的问题。 |
9、 |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 《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 《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
10、 | 把下面句子组成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明代万历年间,陶瓷大师吴十九创制了一款“卵幕杯”,“薄如鹅卵之幕,莹白可爱”。 ②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 ③景德镇的薄胎瓷源于宋代影青瓷,那时这种瓷器就有“滋润透影,薄轻灵巧”之说。 ④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出的器型还是厚墩做的,碗口、碗腰、碗底处留有少许蓄泥,利胚师博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削薄胚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100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下不到20克。 ⑤说的就是吴大师能将茶杯的厚度,利薄到犹如鹏蛋壳里面的那层卵衣。 A: ①⑤③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①②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 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 2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②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③,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④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⑥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馀⑦,睨⑧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⑨,可列坐而庥焉⑩。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乍:或者。③倍尺:二尺。④逾:越过。⑤泓:深潭。⑥被:通“披”,覆盖。⑦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⑧睨(nì):斜着眼睛看。⑨箭:小竹。⑩庥(xiū):同“休”,休息。 ①民桥其上________ ②其长可十许步________ ③潭幅员减百尺________ ④然卒入于渴________ ( 2 )下列各项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泉幽幽然 然卒入于渴 B: 逾石而往有石泓 潭西南而望 C: 其鸣乍大乍细 不可知其源 D: 渠之广 乃记之而去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②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人琴俱亡》)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 4 )作者围绕“石渠”依次写了石泉、石泓、石潭,请结合原文概括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 1 )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 2 )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3 )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 4 )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地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地,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 1 )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我” |
外婆 |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
A、________ |
B、________ |
快乐地与“我”交谈 |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
生病去世 |
①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②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
( 4 )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意。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